第十二章 茶馆辩论 (第2/3页)
“哦?此话怎讲?”
陈修括闻言之后眼中精光一闪而过,继续问道。
这些陆文青心中的疑惑更重了,陈修括看似在和自己辩论,实际上他根本没有谈论自己的观点,反而不断的在引导着自己的话,这让陆文青心中有些后悔前对宋哲元的评价太多而且太明确了,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自己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就算陈修括不动手,那个伍南生出去振臂一呼,群情激奋的青年学生也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陆文青小口小口的抿着茶,心里不住的盘算,最后决定继续把自己的话说完,虽然他暂不清楚陈修括到底想干什么,但是他感觉到陈修括是想让自己继续说下去的,不只是他,坐下陆文青对面一直安静注视着自己的林秋也是。
“你们总是称宋哲元为宋委员长,可他这个委员长是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委员长,冀察政务委员会是什么部门不用我说,西单胡同的血迹未干,你们应该记得很清楚”陆文青一边说着话,眼神一边在对面三人面孔上扫过。伍南生满脸不信,陈修括低头喝着茶,林秋依旧安静的倾听,只是当自己目光和她对视的时候,平静如水的眼眸中确有一丝波澜在闪动。
“你们可能会认为宋哲元就任冀察政务委员长一职是相忍为国,忍辱负重。那么丰台事件和沧州事件是怎么解释?”
陆文青继续说着自己的理由,语气比刚才强硬了些,刚才三人的表情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同时对陈修括的身份有了个隐约的判断,但他还不太敢确定。
丰台事件和沧州事件是宋哲元身上无论如何洗不掉的两大污点,丰台事件自不必说,丧师辱国,臭名昭著。丰台事件则让人更加气愤不已,绥远抗战爆发之后,为防止日本人可能的应对,国民政府调集三个师的中央军北上,但却被宋哲元以《何梅协定》为由挡在了沧州,坚决不让中央军进入平津地区,好在日本人只是大规模增兵和演习,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因此没有造成什么恶果,知道的人也不多。
把沧州事件的前因后果向对面三人解释清,陆文青看了看三人表情。伍南生神色黯淡、将信将疑,陈修括面孔依然平静,但眼神却不时闪过奇异的光芒,内心似乎并不怎么平静,林秋低下头抿着茶,不敢和陆文青对视,但端茶杯的手在微微颤抖,显示出内心的兴奋。
“如果宋委员长真如你所说,无心抗日,那他为何要保护爱国青年,甚至不惜得罪日本人,而且还多次组织二十九路军和北平诸多大学进行联谊。”
神色黯淡的伍南生抬起头来看向陆文青,面色严肃一字一句的问道。
他心里已经有些相信了陆文青的判断,但他真的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
如果宋哲元真如陆文青所说的不愿抗日,那么一旦爆发战争的话。北平怎么办?天津怎么办?华北怎么办?
伍南生甚至不敢继续向下想去,心中一片恐惧,此刻,他看向陆文青的目光甚至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