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气候论 (第2/3页)
何止五万,便是十万,也不无可能。」
「什么!」这下轮到徐庶倒吸一口冷气,眉头一皱,追问道:「何以断定?」
姜维稍作沉吟,并不回答,反而问道:
「敢问先生,可知千百年来,我华夏与北部夷狄之间的兴衰进退之道?」
徐庶一愣:「可是要考教于我吗?」
「不敢,难得遇到知晓北地诸胡事的大贤,谨讨教耳。」姜维抱拳道。
徐庶见他谦逊,缓缓点了点头,沉吟道:「千百年来,若我汉人陷于内斗,力不能凝聚力于一拳之间,则夷狄进,华夏退。岂不见西周末年,国势日衰,幽王昏庸腐败,任用女干相,宠爱褒姒,戏弄诸侯,结果去诸侯之信任,终至犬戎攻灭丰、镐二京,诸侯果不至也,西周乃以灭。待高祖混一宇内时,匈奴尤为势大,后武帝聚力成爪,左右钳击,终使北胡仓惶北遁,漠南无王庭也。」
姜维面无表情,问道:「先生的意思,华夏之兴盛,在于汉人之团结,政权之稳固乎?」
徐庶颔首道:「正是如此。时过境迁,今匈奴故态萌发,猖獗如旧,无非趁了汉魏交战,无暇北顾耳。」
姜维正色道:「正要请教先生,战国时代,七雄争霸,相互攻伐,国无宁日。彼时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挥兵北进,驱逐林胡、楼烦,匈奴,诸胡辟易,至战国末年,赵将李牧尚可破匈奴十万多人,致其不敢南下侵犯,至于秦始皇,更能屡发倾国之兵,北扫匈奴,南讨百越。彼时华夏诸侯离心离德,可谓至矣,何以七雄散而能御外辱,裂而能扫众胡焉?」
这番话表面上
是发问,实则在于反驳,可谓毫不留情,针锋相对,徐庶愕然,搜肠刮肚,一时不能接,只得正襟危坐,抱拳道:
「不知伯约有何高见?」
姜维侧身回了一礼:「不敢称高见,以某观之,在兵甲、农商、政体足够进步之前,华夷进退之机,首在气候之变迁耳。」
徐庶眉头一皱,不以为然道:「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