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68章 脚步(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68章 脚步(4) (第2/3页)

粮弹充足,士兵全是标准配备,比常凯申的军队还穿得好吃得好,或许也是受过李远白的一些话语的影响,自泸定桥以后,一方面军便开始注意招收沿路青壮红军加入红军,对于抓到的俘虏,也开始采取“改造”政策,再加上这期间正好与胡宗南的49师打了一仗,取得比历史上更大的胜利,仅俘虏就抓了近五千人,就这样,一方面军到达草地一线时,竟然神奇地达到了近两万人的规模。

    重要的是装备啊,李远白送给主席一行的,可有81迫100门,60迫200门,勃朗宁重机枪200挺,勃朗宁轻机枪1000挺,而且,基本上属于弹药管够的状态。

    毛笔,300门火炮,1200轻重机枪,试想,哪怕红军在鼎盛时期,有这么强大的装备么?最重要的是主席等人还与这个来自南洋的爆发户亲戚随时保持着电讯联系,那意思啊,谁都听得懂,如果主席他们愿意,只要打电报,就极可能会拥有新的装备。

    所以,四方面军的张政委,虽然心头酸楚,但却不敢像历史上那么狂妄,动不动要怎么样怎么样了。

    因为四方面军打到此时,虽然机枪还有上百挺,但那弹药却没几发了,大多成了摆设。再加上与主席等人开小会之时,别个拿出来的根本就不是想像的叶子烟,而是各种洋烟,把一个张政委给懵得不行。

    历史上,张主席先是主张南下,在雅安一线与川军血战,败退后便向甘孜方向撤退,在这一过程中,主席为了挽救四方面军,派出总司令到四方面军联络。

    但这次,张主席没敢再提出“南下”了。原因在于,主席及所有中央高级干部,都知道他们那个富裕的南洋亲戚,去了东北打鬼子,而他们的既定目标,就是尽快赶到陕北,因为那里还有一支红军部队。

    因为他们的那个富裕亲戚说过,等红军到达陕北后,此后联系就更方便了。而红军,显然不想放弃这个“方便”。

    张政委不说分家的事儿,但并不表示就没其他意见了。张主席先说一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