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68章 脚步(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068章 脚步(4) (第3/3页)

你们那么多装备,给四方面军拨点枪支弹药没问题吧。然后又说一条,当然这条是隐晦的,那就是我们四方面军还是兵强马壮,两支红军会合到一起了,那职务总不能低了吧。

    说白了,此时的那支铁军,虽然有了铁军的影子,但军阀思想、山头主义却依然不少。这些人走上革命之路,也未必人人都是抱着纯洁的想法的。

    相信每个人都很纯洁,还不如相信一头猪一只狗。真正能把一群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的,不过是靠铁的纪律罢了。

    装备好说,给了40挺轻重机枪,4万发枪弹,另外给了10门60迫,200发炮弹。千万别嫌少,此时主席已经感觉到了张的二心,在两支红军部队没有彻底整编完成之前,主席可不敢完全放手的。再说,他老人家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他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主张。

    但这职务,却不太好说。因为中央的职务,并不是与会讨论的人能够决定的,这得由莫斯科方面的人决定,或者至少得请求莫斯科方面。

    既然这样,那就在红军职务里面打转转吧。好在总政委的职务属于“兼职”,他老人家高风亮节,可以拿出一个职务。决之,职务最后也是给他解决了的。

    但是,张在获得职务后,却再次提出“南下”,他的理论为既然红军如此兵强马壮,为何躲到人烟稀少的西北去啊,打下西蜀省,天府之国啊,难道还不够红军发展么。

    于是,红军又只得在草地上停留,不把内部问题解决好,单方面北上怕是不行的。历史上,因为张有解决中央的打算,便是主席带着先遣支队先行北上的,但这次,中革军委却没有再派先遣支队了,因为张并不敢轻易动手。这也说明,要压制别人的野心,最终还得靠自己强大。一人如此,一国也如此。

    过程之复杂不说。总之,历史的惯性不是那么好改变的。红军北上的日期,与历史上差不多同时,惟一的区别,也是最大的区别:原时空只有一万人左右翻过了腊子口,而这次是差不多十万大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