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7章 著书立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7章 著书立说 (第2/3页)

于人才与教育,也就是马克思说的劳动力的再生产,我们不只需要产业工人和农民,我们还需要拥有受过大学甚至研究生教育的高等级人才,这些人才不是几个几十个,成是呈人口比例百分之几百分几百分之几十几的出现。

    当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产力是否能得到发展,则是社会组织与管理的问题了。社会制度在这里,并不起决定作用。李远白明确说了,如果坚持在经济利益与物资待遇上搞平均主义,就会严重挫伤各类劳动者包括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这与部队打仗一样,只有把那些会打仗又打了胜仗的人提拔到领导位置,部队才会愈益有战斗力,如果任人唯亲,搞论资排辈,那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肯定会愈益下降。

    大国崛起的背景,李远白基本照搬了后世电视片《大国崛起》的观点,简要分析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列强的兴起与衰落,并且豪不客气地指出了俄国人的侵略与扩张本性,并隐晦地说出,哪怕是此时的大胡子,对近邻的波兰的领土也没放弃过吞并的想法。

    大国崛起的背景,目的在于给华夏的人提供一种思路,一个民族,只要路子对了,内部顺了,其发展便势不可阻。

    华夏民族落后,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李远白超前地使用了“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之类的提法,最后李远白指出,华夏文化,极有利于国家对臣民的统治与管理,因为它追求的是秩序是稳定,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已;而近代史以来的欧洲文化,却更有利于调动、整合各类资源,因为它追求和鼓励的是新奇、创造、冒险,并有一套制度来保证创造的成功。李远白以诺贝尔的发明专利来说明这个问题。与时代文化相比,华夏文化主要错误在于,在上下君臣问题上,重上崇君;在自然与社会问题上,重社会人伦轻自然探索;在处理问题上,重道德说教轻法理法治;在方法论问题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