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繁华汴京 第119章 蔡全当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卷 繁华汴京 第119章 蔡全当家 (第2/3页)



    “圆光方丈捂得很严实,只听说有一种新鲜的采暖炉子,其它都是些模糊消息。”虞允文有个族侄刚到汴京,为的也是经营自家的生意,于是虞允文听到过一些风声。

    李纲身兼三司使,对财货方面很有研究,他放下筷子,皱眉道:“大相国寺当年的那位怪才,借由经办万姓交易大会的风头一举成名,这场盛会也成为大相国寺的财源。这些年大相国寺一直走下坡路,圆光大师在商货之道上颇有声明,难道大相国寺真有什么妙招?”

    赵鼎挥挥手,“终究小道耳!”

    李纲拱手受教,“着相了,毕竟是小道……”

    位于汴京西城的蔡府仍然保留着蔡京风光时的模样,楼阁亭台、假山园林、高墙绿瓦、雕梁画栋。叠门重院的蔡府不复往日的车马喧嚣,此刻一片寂静,冷清中带有一丝衰颓。

    端坐于正堂的蔡家族人心有戚戚,蔡京权倾朝堂的时候,他们这些族人跟在后面经商买田、开矿跑船、读书做官,占了不少便宜。如今家主被流放,病死于道,事情就不妙了。

    蔡家当然不至于轰然倒塌,但掌握的利益要交出大半,周围的饿狼难道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大族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蔡家各房,不论嫡出庶出,都不想继续待在一起,等人上门割肉。

    蔡相已去,但故旧门生众多,多少会讲些情面,天地君亲师毕竟是儒学“正统”的一部分。留在族中可以享受余荫,另立门户会受更多刁难,别家朝他们割肉时也少了很多顾忌,但蔡家各房还是想各过各的,他们又岂是好相与的?

    作为士绅大族,蔡家各房都留有后手,或多或少地都在防备这一天的到来,毕竟见的多了,担心的自然也多。长盛不衰的大族在危机意识上远远强于小民,居安思危对它们而言绝不是空话,很多大户都有这方面的专门教育。

    蔡家各房留下来性命无忧,衣食也不缺,但隐下的利益多半保不住,最好的结果是主枝得以保全,各房奄奄一息。都是受过蔡家族学教育的人,各房怎会不明白……各房出族之后,自有靠山和支持者,蔡京得势数十年,他们私藏了不少好处,也拉拢了不少关系。

    大族为什么内斗不止,你争我夺,有时不惜引入外人?这问题太好笑了,族中的东西是大家的,哪有放到自家床下来的实在,于是你一口我一口,大家尽可能地往自己碗里多扒拉才是正理。

    继续抱团取暖,蔡家作为一个整体,总体上可以保住更多资源,但各房的利益受损更多。四散而去,主枝可能被割得奄奄一息,也可能会有几房破家,但剩下的几房可以保住更多。这便是在场蔡家族人的心理,人人都觉得其它房的人想散掉,于是大家联合起来向蔡全施压。

    蔡家族人的选择不难理解。留在家里只能委屈自己,成全主枝,另立门户很可能过得更好,还犹豫什么?至于主枝怎么办?开玩笑,蔡家风光的时候也是主枝占便宜啊,如今蔡家要散了,他们当然要吸引有心人的目光。都是蔡家子孙,主枝难道不该牺牲一下自己,成全各房?没准自己这房过些年,便可以东山再起,把蔡家继续发扬光大……主枝怎么可以自私到断送家族的希望呢?

    老管家从后堂走进来,声音清冷。他告诉在场的蔡家各房代表,新族长蔡全同意分家,让他们自便。然后转身离去,留下神色各异的各房代表,任他们在冷风中或忧或喜。

    “瞧瞧,都瞧瞧。刚成为新家主,就对咱们这些老家伙不理不睬。本想大家一起出力扛下去,如今看来,不留也罢,寒心呐。去休~去休~~~”蔡家年纪最大的那位族老是蔡京堂弟,本身有闲职,儿孙也多有出息。早已备好后路的他哭诉了一场蔡全的凉薄,便带着自家老爹的牌位快步出门,带着所有资产,和儿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