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千四百二十三章 让月球的灯光照亮更远的星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千四百二十三章 让月球的灯光照亮更远的星河 (第2/3页)

面勘探任务扫清障碍。”地球航天局同步发来贺电,邀请王浩研学结束后加入深空探测工程组。

    闭营仪式上,王浩作为代表发言:“在月球的实操让我深刻体会到,航天科研不是理论推演,而是在极端环境中寻找最优解。前辈们的坚守,就是我们青年科研人的标杆。”他的话引发全场共鸣,多名研究生当场提交了加入月球基地的申请。

    研学团离队后,基地科研迎来关键突破。陈玥团队历时半年培育的“月球水稻”成功收获,这种融合地球高产基因与月球耐辐射微生物特性的作物,生长周期缩短40%,米粒矿物质含量提升3倍。丰收当天,科研人员用新米煮成粥品,在实验室里举行了简单的庆祝仪式。

    “月球水稻实现主粮自给,意味着我们彻底摆脱对地月物资运输的依赖。”林峰在丰收总结会上宣布,“下一步启动‘月球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深空探测任务储备长效食物供给系统。”

    苏晓宇立刻将月球水稻纳入餐食体系,推出“科研能量套餐”——稻花蛋白粉配生态舱果蔬汁,为熬夜攻关的团队提供高效营养补给。他还特制真空包装的稻花香米,作为科研成果样本寄往地球航天部门,让后方团队共享突破喜悦。“科研人员吃得好,攻坚才有力气,”苏晓宇笑着说。

    同期,李锐带领的工程队在深层探测中取得重大发现:地下500米处的天然溶洞内,不仅蕴藏着储量丰富的液态水,还存在一种特殊发光矿物“月荧石”。这种矿物导热性是现有航天材料的3倍,且能在黑暗中持续释放低能耗蓝光,是制造深空探测器核心部件的理想材料。

    “月荧石的发现是‘月球三号计划’的关键支撑,”林峰在紧急调度会上强调,“我们要同步推进开采利用与生态保护,绝不能破坏月球原生地质环境。”基地随即成立专项委员会,陈玥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定微生物修复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