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千四百二十三章 让月球的灯光照亮更远的星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四千四百二十三章 让月球的灯光照亮更远的星河 (第3/3页)



    “开采前先在周边布设‘微生物防护带’,”陈玥在方案汇报中详解,“利用‘月心水球菌’代谢产生的黏合物质固定岩层,同时投放能降解开采残渣的工程菌。我们既要取之有道,更要护之有方。”李锐的工程团队则优化开采设备,采用低振动钻探技术,将对岩层的影响降至最低。

    时光飞逝,月球基地建成五周年庆典如期举行。地球航天局领导、资深航天科学家通过全息投影参会,吴刚小队全体成员也在线上连线送祝福。庆典播放的纪录片里,从“星尘”任务猕猴探路,到如今“月心桂”成林、氦-3高效转化,每一幕都让在场科研人员热泪盈眶。

    “当年我们用老式仪器测月壤温度,数据误差能有两度,”吴刚小队队长张远的身影出现在全息屏上,“现在你们培育跨星球菌种、开采月荧石,把月球建成了深空探测枢纽,这就是中国航天的传承与突破!”

    庆典高潮,林峰揭晓“月球三号计划”核心规划:建设深空探测指挥中心、月荧石材料实验室、地月转运枢纽三大核心设施,目标将月球打造为人类探索木星、土星的“太空母港”。“五年前我们在月壤插下国旗,”林峰的声音铿锵有力,“五年后,我们要让月球的灯光照亮更远的星河!”

    庆典结束后,陈玥与专程赶来的吴刚小队老队员赵强来到“星尘纪念碑”前。碑上刻着所有为月球探索奉献的名字,从“星尘”任务的猕猴到每一位科研人员。“当年我们留下的国旗,现在成了科研基地的精神坐标,”赵强抚摸着碑上的刻字,“探索的火种在你们手中越烧越旺。”

    “这是科研人的接力,”陈玥望着生态区成片的“月心桂”,“我们正在培育能适应木星环境的共生菌种,为下一步探测打基础。”赵强点头赞许,从背包里取出当年的勘探记录本:“这里有我们当年的月震数据,或许对你们的深层实验有帮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