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第2/3页)
论的忠实拥护者,于是第一个跳出来说道,
“和中堂,这种植罂粟在我中华由来已久,可谓屡禁不绝。我朝自世宗朝颁布律例严禁鸦片以来,吸食者反日见其多,由此可见,采取强硬手段无助于禁烟。许维此折实乃有失偏妥之处,断不宜采纳。”
和见是郑大进讲话,心中暗自高兴。这郑大进可是由广东而来,其所讲的话自有一定的说服力,又见其攻击许维,不由赞赏说道,
“郑大人有何妙方尽管道来。这广东可是最早与洋人通商的口岸,郑大人久在广东任职,必有其独特见解。不似许维年轻,并无多大治理地方的经验,只那嘴上夸夸其谈罢了。”
和这一番言论,前半段倒是说得有些道理,说得其他军机大臣们都纷纷点头赞同。毕竟福建与广东相对比来说,广东更处得前一些,那里的洋行规模也是最大的,洋人众多。若说处理洋人事件经验最丰富,非广东官员莫属。说到后半段,也只有一名军机大臣眉头暗自皱了皱,对和如此打击异己,实不敢苟同。此人姓董名诰,字蔗林,军机大臣兼吏部侍郎,乾隆朝老臣,深受乾隆欣赏。
受到鼓励的郑大进为在和面前表现一番,自然不遗余力地开始表演,
“吾认为弭禁鸦片之策有三,诸位同仁可一一商酌。
上焉者拔本塞源,次则严法厉禁,下则避重避轻’,所谓拔本塞源,即闭关绝市,实际根本办不到。而严法厉禁,却‘立法愈峻,则索贿愈多,其包庇如旧’。为今之计,亦惟权害之轻重而已。自一人言之,则鸦片重而银轻,合天下言之,则鸦片轻而银重’,弛禁就是避重就轻的良策。”
“说得好呀,说得太好了。郑大人久在地方做事,想的事也周全。你这避重就轻之法我万分赞同,诸位同僚有何异议吗,可以拿出来一起讨论一番。”和故作姿态大方地说。
梁大治、英廉均举双手赞成,并无异议。嵇璜两耳不闻窗外事,万事皆赞同,有名的好好先生。而李侍尧虽与和结下死仇,可在军机处并不占优,故也经常装聋作哑,不吭声。
“既然诸位大人都同意郑大人之意,那我们就共同拟一个章程出来,上呈御览吧。”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