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第3/3页)
容不得半点含糊。道理很简单,经过盘点仓库后,新官只要在实储银两、粮食数目后签了字画了押,就无异于承认仓库实储与账面所登记的数目相符,今后再查出亏空,惟接手的新官是问,前任就没有任何责任了。
2、孙士毅,字智冶,一字补山,浙江仁和人。少颖异,力学。乾隆二十六年进士,以知县归班待铨。后累迁户部郎中,大理寺少卿,广西布政使,云南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等职。
五十四年,因领军攻安南兵败而归,贪生怕死斩断浮桥,使得过千清兵陷于绝境而名声大噪。廓尔喀用兵,命摄四川总督,督饷。六十年春,湖南苗为乱,入四川秀山境,士毅督兵驻守击贼。嘉庆元年,湖北教匪为乱,士毅移军来凤,战屡胜,封三等男。六月,卒於军中,赠公爵,谥文靖。以其孙均袭伯爵。
士毅故善和,病笃,遗书请入旗,高宗特许之,命入汉军正白旗,授散秩大臣。
3、刘全:绰号刘秃子,又叫“外刘”。他家是和家“世仆”,从小为和家赶车。他伴随青年的和奔走各地,深得和信任。和得势后,他便成了和家的大管家,主管和一家外间事务,如代理和掌管崇文门税关的税收,以及管理和所开的各家店铺等。
4、吴三桂叛清之检讨:康熙十二年终之除夕,三桂东进之军攻克沅州,揭开反清之序幕。十三年一月克长沙,三月下湖南。随后四出宣言,以复明为号召。于是广西将军孙延廷、提督马雄、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谭洪、吴之茂、襄阳总兵杨来嘉等,据各省响应。越月耿精忠亦举闽省响应。三月间六省均复,声威所及,中原震动,清军驻荆、襄、武、宜诸郡,亦莫敢撄其锋也。三桂将吴屏藩更是联结******,占据陇右,与清据西安,而成对峙局面,西北大局对清廷来说大为不稳。
唯此时三桂却滞而不前,分兵扼守险恶要道,既不东进取金陵,又不图取中原,更不兵援陕甘。妄想划江而治,可见其才智之短浅,非成大业立大功者,并给了清廷足够的反扑良机。
设三桂军至常德岳州之时,即乘当时之气势,锐军渡江北上,径取武汉、荆襄而直指中原,则霸业可成。
5、水浒传:《水浒》讲述的是北宋末淮南盗宋江史事,论规模不算大,只有三十六人的小股悍匪转掠齐魏一带,最后海州知州张叔夜埋伏下千人就将之一网打尽。
当时北宋朝廷已经日趋**,奸臣当道,皇帝昏庸,国事日非。宋徽宗受蔡京挑唆,取太湖石,就是花石纲,营造皇家园林。江南百姓不堪忍受,激起方腊民变。北方更是沦落为金朝领土,北方起义频繁。
而说书者正是利用这一机会,营造出一百零八条好汉聚义梁山泊、与当时的**政府对抗。其后梁山泊好汉受朝廷招安,为朝廷征辽国、方腊等的故事,全书中心思想是官逼民反,故大受民间欢迎。
水浒传因里面有反抗迫害的思想,鼓励人民起来做斗争,故受明、清两朝镇压,均被定性为**。
6、台湾: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乾掠近海郡县,都督俞大猷征之,追至澎湖,道乾遁入台湾。天启元年,闽人颜思齐引日本国人据其地。久之,为荷兰所夺。清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人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曰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为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计有台湾、凤山、诸罗、彰化,一直隶厅淡水。光绪十三年,改建行省。
二十一年,割隶日本。省在福建东南五百四十里。西北距京师七千二百五十里。东界海;西界澎湖岛;南界矶头海;北界基隆城海。广五百里,袤一千八百里。一统志载户口原额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滋生男妇大小口共一百七十八万六千八百八十三,户二十二万四千六百四十六。领府三,州一,三,县十一。台湾屹峙海中,为东南屏障,四面环海,崇山峻岭,横截其中,背负崇冈,襟带列岛。浪峤南屏,鸡笼北卫,澎湖为门户,鹿耳为咽喉。七鲲身毗连环护,三茅港汇聚澄泓。畜牧之饶,无异中土。诚东南一大都会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