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7章 标点符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7章 标点符号 (第2/3页)

布听的各种汉,冷汗,瀑布汗,

    简直是奔涌不息,

    终于蔡邕似是骂的累了,

    坐在那里喘了两口气,

    吕布见状,

    连忙端起桌边的茶水递了过去,

    “爹,爹,您消消气,孩儿知道错了,孩儿保证,绝对不会有下次!”

    蔡邕没好气的白了吕布一眼,

    倒是没有继续开口训斥,

    方才那一通臭骂倒也是让他心中的火气消散了许多。

    蔡邕也确实是生气,

    吕布在之前曾经答应过会把蔡文姬的一个儿子过继到蔡家,

    可是和女儿结婚还没多久,

    吕布便一直忙于各种事物,

    几乎没有闲暇的时光,

    更不要说准备要孩子的事情了。

    古代人讲究家族传承,

    蔡邕虽然开明,

    可是在这件事情上也不能免俗,

    心中自然是非常的着急。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他生气的事情,

    另外更重要的事情,

    也是吕布曾经说过的关于学校的事情。

    吕布但是轻松,

    和蔡邕说了一番之后,

    拍拍屁股去忙他的家国大事去了,

    这可苦了蔡邕自己,

    筹办学校的事情千头万绪,

    蔡邕从前虽然经常去颖川书院讲课,

    但是讲课与筹备学校毕竟是两个概念,

    并且吕布的想法非常的新颖,

    与现如今的学院大相径庭,

    甚至在某些方面截然相反。

    这个难为了蔡邕这个老学者。

    不过好在蔡邕毕竟经验丰富,并且人脉也很广,

    但是让他找来了不少的帮手,

    甚至有几人曾经在太学里任过职。

    吕布陪着笑走到蔡邕的面前说道:

    “嘿嘿,爹,孩儿知道您心里不舒服。”

    吕布顿了顿,跑到蔡邕身旁,

    假模假样地给蔡邕捏肩锤腿,

    蔡老爷子斜眼睨着吕布,一脸的嫌弃,

    “你小子少给我来这套。”

    “嘿嘿,老爹,您消消气儿,气儿顺了继续教训孩儿,孩儿洗耳恭听。”

    “一边儿去。”

    蔡邕原本绷着个脸,

    此时却是再也忍耐不住,

    一抬手将吕布的胳膊震到了一边,

    笑骂了两句,

    蔡邕恢复了正经模样,开口道:

    “奉先,这学校之事的课程我和几位老友编纂的差不多了。”

    吕布听到蔡邕说起正事,

    这也恢复了正经的模样,

    恭敬地行了一礼,真诚地说道:

    “辛苦父亲了。这些事情很是繁琐,孩儿实在惶恐。”

    蔡邕摆了摆手,开口道:

    “这些事情正好是为父所长,而且为父做起这些事情来,也感觉再次有了目标,反而是好事一桩。”

    吕布看着蔡邕说道:

    “父亲如今的气色确实大胜往昔,着实可喜可贺。”

    顿了顿,吕布关心的问道:

    “父亲,如今各学科的教材以及人员准备到什么地步了?”

    蔡邕从书案上取过一卷书简,

    一边打开一边对吕布说道:

    “为父将你所说的《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以及《论语》、《孟子》等书搜集到,并且将其进行了整理。”

    吕布之前提出,套用儒家传统四书五经,

    来进行基础的开蒙教育。

    只不过‘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却是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两篇,

    单独整理成书,这才出现的经典。

    吕布可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他也不曾真正钻研过《大学》与《中庸》,

    干脆将‘五经’与《论语》及《孟子》一道,

    编订成为启蒙学校的教材。

    蔡邕后来仔细研究了一番,

    这几部经典包罗万象,

    是我国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文化经典,

    是华夏先哲智慧的结晶。

    阅读学习它们,不仅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还可以修身养性,

    同时又能够增长知识,更是可以立德励志。

    蔡邕越研究越是觉得很不错,

    多次向其他人提起过,

    对吕布的这个建议赞不绝口。

    指了指旁边一只木箱子,蔡邕接着说道:

    “这些书,全部都在这只木箱子之中。”

    吕布点了点头,将木箱子打开,

    只见木箱子之中满满当当地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