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7章 标点符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17章 标点符号 (第3/3页)

满了书简,

    书简之上使用不同颜色的竹绳捆绑,想来是用来分门别类。

    蔡邕解释道:

    “这书简搜集起来还算容易,我的家中正好有一些收藏。只是,如果想要按照你所说的,在所有的学校中都进行配备,这恐怕不太容易做到。”

    吕布展颜一笑道:

    “父亲,这一点您不用担心,过一段时间我就会让您看到解决办法,绝对能够让您满意。”

    吕布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其中一卷书简。

    这是《春秋》中的一卷,

    也是当今世上流传比较广泛的着作之一,

    甚至有许多着名的武将,

    都将此书奉为经典,

    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是关羽关云长了。

    可是吕布如今看着这卷宗,

    眉头却是越皱越紧。

    蔡邕见状,

    紧张地问道:“奉先,可是有什么谬误?”

    由不得他不紧张,

    这可是将来教化学生的教材,

    一旦出现了错误可不是儿戏,

    并且这个教材还是由他亲自提供,

    这才感觉到十分的紧张。

    吕布摇了摇头,

    拿着书简思索起来。

    在现在的这个时代还没有标点符号的出现。

    所有的着作经典都是如此,

    包括皇帝的诏书也都是一样。

    别说是从现代穿越而来的吕布,

    即便是当代的那些大儒们,

    在阅读学习的时候,

    都需要一字一句的揣摩。

    着作当中本就都已文言文着成,

    若是在没有了标点符号,

    理解起来就尤为的困难。

    因此着名学者对于先贤经典所做的一些批注,

    才会在学术界尤为的重要。

    吕布很快便想明白了这一点,

    开口对蔡邕说道:

    “父亲,此卷很好,没有任何的谬误。孩儿所想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听到吕布的这句话,蔡邕这才放下心来。

    对于吕布所说的另外一件事情,

    他也起了兴趣,

    吕布经常会出现一些奇思妙想,

    往往这些新奇的主意又都是非常的实用,

    甚至能够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他充满期待地看着吕布问道:

    “奉先,你又有了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吕布组织了一下语言,

    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父亲,在从前学习这些经典着作的时候,可否感觉到困难?”

    蔡邕点了点头,理所当然地说道:

    “这是自然,先贤的思想博大精深,他们编撰出来的文章无不蕴含着至理,初学这些文章时,自然会觉得晦涩难懂。即便是如今,有许多的着作,我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感到吃力。”

    吕布点了点头,

    正想要将标点符号讲给蔡邕听,

    突然转念一想,

    这种陌生的东西,

    用语言说出来,

    还不如直接标注出来,

    会让人更加容易理解。

    当下从蔡邕的书桌上取来笔墨,

    同时拿起旁边的一片竹简,

    放在那卷《春秋》其中一片竹简的旁边,

    将字句,用标点符号,在空白的竹简之上标注出来。

    蔡邕一直观察着吕布的动作,

    看到吕布在竹简上面标注出来的奇怪符号,

    脸上浮现了疑惑。

    吕布抬起头看向蔡邕,眨巴了眨巴眼睛。

    蔡邕疑惑地看着吕布,

    不明白他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吕布指着两片书简,

    开口念道:

    “庄公十八年:故虽为天子,必有尊也。贵为诸侯,必有长也。故天子朝日,诸侯朝朔。”

    这是《春秋谷梁传》中的一段。

    吕布按照标点符号,

    将这一段话抑扬顿挫地念将出来,

    整句话的语境和段落感立刻显现出来。

    蔡邕初时还不觉得如何,

    可是当他看着那些奇怪的符号,

    在回想起吕布方才所朗诵的方式,

    突然瞪大了双眼,

    看向吕布,

    惊奇地问道:

    “奉先,这,这……”

    蔡邕指着那片书简上奇异的符号,

    不知该如何称呼。

    “父亲,这叫做标点符号。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将文章分隔开来,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本意。”

    吕布将手中的那片竹简递到蔡邕的手中,慢慢解释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