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回 玉京曾忆旧繁华 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回 玉京曾忆旧繁华 2 (第3/3页)

“苏侍卫有事呢,你别捣乱。”

    连翘很不满银翘的这一推,然而银翘毕竟比她大了一些,于是她气鼓鼓地小声道:“难不成在太后隆祐宫,还会有什么危险发生吗?”

    “难说啊。我是说,端王可能会自己制造些危险。”苏灿接了她的口,吓得连翘一蹦,苏灿转过头去看着她,笑了一笑,笑得光辉灿烂,风云变色,“正如你说得这么小声,我都可以听见一样,我也可以听得见隆祐宫里的声音,即使那里的隔音很好,但也逃不过我的耳朵哦。我听见端王在里面,哭。”

    银翘一愣道:“哭?”

    “对,哭。”苏灿抓着自己的手腕,感受着上面突突地跳动着的经脉,“你们刚才应该也闻到了,他全身上下散发出来的酒气吧……”

    “啊,对!”连翘道,“特别特别重的酒气。我从来没有见过端王这样子来和太后请安,他总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地过来的,这次怎么会……”

    银翘神色凝重道:“应该说,从未有过人喝醉了酒来找太后,喝醉了酒还不如不来——这可是太后亲自说的。”

    “这样啊……”苏灿叹道,“他大概是压力太大,喝了太多酒,一会清醒一会又醉了,我就怕他无法自控,做出什么糟糕的事情来。我本来想陪同他一起进去,由我替他传达话语,还能说得明白些,既然现在童公公不许我进去,端王他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你也真是操碎了心呢!你不是服侍皇上的吗?”连翘道。

    苏灿笑了笑,道:“是皇上以下的所有人,我都得服侍,我是这皇城里最大的奴才。”

    “皇祖母,对不起……佶儿不敢说……佶儿,佶儿……”赵佶抽抽噎噎地哭着,哭得脱力,哭得哆嗦,“佶儿很好,无需皇祖母担心。”

    他坐在地上起不来,一如他喝醉的时候坐在地上,连苏灿都拿他没有办法。童贯看得瞠目结舌。

    太后皱眉。她有些生气于赵佶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样子,然而他又是明显地喝醉了,因此着急和恐吓,根本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于是她温言道:“怎么了,佶儿,有什么时候和皇祖母说,有什么事情连哀家都不能解决呢?”

    赵佶哭着抬头,整个的表情是惊恐异常的,他语句破碎,像是吓破了胆子一般,断断续续道,“佶儿很好,章大人待佶儿也很好,他让人带佶儿去了别的地方。”

    太后的眼睛眯起来,道:“章大人?”

    “章大人也是……也是盛情款待,没有伤佶儿一分一毫。佶儿也很感谢他……”

    他浑身都在剧烈发抖。他一边说,一边哭,一边咳嗽,突然之间干呕起来。雪蚕担心他真的吐出来,赶紧要叫人把他拉开。

    “慢着。”太后缓缓道,“佶儿话还没说完呢,哀家都还要听,这时候别放闲杂人等进来。”

    雪蚕忙低头道:“是。”

    太后朝着赵佶走过去,蹲下身。童贯忙过去扶着她。

    赵佶蜷缩着,脸色惨白,眼泪在脸上持续地流淌,仿佛一个失去了灵魂的漂亮娃娃,口中喃喃道:“章大人,章大人为什么要这样……佶儿害怕,佶儿怕死……佶儿不知道,哪里惹到了章大人,让他要这样对我……”

    太后朝童贯看了一眼,童贯会意,率先退到一边,找了领头侍卫说了几句,侍卫立刻走出去找人,他从苏灿面前走过去,苏灿刚对着银翘、连翘解释完,就看着他走去,不禁心中思绪万千。

    太后摸着赵佶光滑瘦削的脸,微微笑道:“别怕,佶儿。有什么事情对皇祖母说就好。皇上都没有倒下,你有什么理由倒下呢?现在,哀家要你一五一十地说……你和皇上,在此之前有什么交集,说过些什么话?”

    “啊,皇上……”赵佶抬头,对上太后深沉如海、不可预测的眼神,他颇认真地回想了一下,从自己的脑海中搜寻着上一次与皇上相处的场景,啊,那真是,久远之前的久远,遥远之外的遥远了。

    啊,不是。就在昨天晚上,在晚宴上,高高在上的年轻的皇帝,终于从高位上走下来,朝着他走过来。

    “来,干杯。”赵煦微笑着举杯道,“敬我最可爱的弟弟。最近听说你又出去玩了?玩得开心吗?我真羡慕你啊。”

    赵佶举杯笑道:“皇上,要好好治理国家哦!大宋就交给你啦!”

    “别给我压力了,”赵煦的笑容中透出一丝苦涩,赵佶看到他年轻的脸庞的边缘细碎的眼纹,“今晚我不是皇上,只是想喝个酒。民间是不是还有祝酒令?说个几句给我听听。”

    “既然皇上这样说了,那我也恭敬不如从命了。”赵佶站起来,将酒举至眉前,微笑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砰”的一碰,琼浆玉液往外飞溅,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好啊。”赵煦点了点头,回头看着金光灿烂的窗帘与门楣,这里的一切都是金橙色,明亮温暖得晃眼,与外界惨淡的寒冷无一点相似之处,然而这又是实实在在地在发生的事,是他永远也无法再看到的事。

    赵煦惨淡地笑了起来,长叹一声道,“好一个大宋江山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