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零章 第二试 (第3/3页)
朝的权贵是没有半点的敬畏。
皇爷命他去查懿贵妃的案子,真不知是对是错啊……”
……
程国舅一行快速离开了运河码头,他便将手中的铁鞭一丢。
两个家丁急忙接住。
被带的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然后两人合力,一前一后抬着铁鞭。
两个家丁也是武修,但国舅爷这铁鞭出奇的沉重。
“刚才敢跟你们动手的那几个,是好苗子。”国舅爷赞许一声。
当兵的首先得有个好胆魄。
身边家丁立刻道:“小的这就去找到他们。”
“嗯,”程国舅点了点头:“找到了好生操练一番,跟下一批新兵,一起送去北军。
能不能混出头,就看他们自己了。”
“是!”
北军和雪刹鬼连番大战。
北边苦寒,猛兽、邪祟出没。
雪刹鬼更是凶残。
把他们派过去,其实很难说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还是……坑了他们。
若是死在了北边,那便是被坑了。
传扬出去,便是胆敢触犯国舅爷,死有余辜!
若是混出了头,那便是国舅爷识英雄、重英雄,提携他们给了机会。
将来他们都是程国舅一系。
逢年过节,往国舅府送的孝敬不能少。
他在朝数十年,这种权势的手段使的炉火纯青。
程国舅的确欣赏他们的胆气,但这胆气发在自己身上,终究是心里不痛快的。
……
北都乃是一座古老雄城。
青灰色的墙砖砌成的城墙,充满了岁月的厚重沉稳。
在这样邪祟遍地的时代,罕见的能给人一种“安全感”。
皇城位于整个北都中轴线稍偏北的位置上。
这片万亩的土地,是整个皇明戒备最为森严的地方。
皇城内外,有禁军三万,皇城司校尉三千!
还有七大门的七位一流!
此外,常年在北都西北观星台上的监正,总有三成的心意,牵挂在皇城中。
半上午的时候,赵北尘离京后的第二道密折送了进来。
经过了层层检查后,才由一个小太监双手捧了,低着头快步送到了御书房外。
在这里,被司礼监掌印太监拦下。
这位整个皇明所有宦官的“老祖宗”,亲自将折子送了进去。
北方天气寒冷,御书房的地下建有“地火龙”,烧的里面暖洋洋的。
当今天子穿着明黄色的天子常服,端坐在御案前看着一本奏章。
他的鬓间有些花白,面容凝重威严,让人看不出喜怒。
但掌印太监服侍陛下多年,从一些外人不会注意的细节上,已经看出来陛下此时心情很不好。
他便在廊下站住,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等了一会儿,陛下拿起御笔在奏折上写了几句,然后合上放在了一边。
“有事?”
陛下的声音传来。
声音在宽敞的御书房中回荡,苍老却又中气十足。
掌印太监轻手轻脚上前,将折子呈上去:“赵北尘送来的。”
皇帝皱了下眉头。
按说第二份折子不该这么快送来。
这便说明路上出事了。
皇帝心中不悦,有些人啊,还真是胆大包天!
什么事都敢干。
他拿起折子看了。
赵北尘忠实的只报告自己的所看到的一切。
皇帝喜欢这样的臣子。
朕让你做什么,你去做了便是。
别的,朕自会判断,尔等不要置喙。
就比如这次,赵北尘和许源都想不明白,是什么人下的手。
但皇帝略一思索就有了答案。
从黔阳府到汉阳府,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当属洛家。
但洛家做事还算讲规矩。
不敢跟邪祟勾结。
这一路上最大的一片化外之地,便是洞庭湖。
几年前除妖军在洞庭湖畔建了个军寨。
而后除妖军里便有许多人开始做起了邪祟料子的生意。
这背后操纵一切的人,是除妖军的武耀将军卞闾。
皇帝的手边不远,就放着许源的全部资料。
之前仔细地看过。
这时有打开来,很快便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部分。
卞闾、白画魂。
“让皇城司暗中查一查卞闾。”
“遵旨。”
掌印太监退下去做事。
皇帝则又将那折子看了一遍。
许源的能力如何,皇帝还是觉得不能过早定论。
但……这马车匠物中飞出那黄鸟,倒是真有些新奇,勾起了他的一丝兴趣。
……
又是夜晚。
许源明显听到船上的声音比前两日多了。
占城署的众人都睡不着。
郎小八他们此前都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还有机会去北都!
明日就要到北都了,众人激动的难以入眠。
许源也有些睡不着。
下午的时候,许源终于想明白了。
这一路上不断停靠、不断出事,绝不是偶然的。
这其中总能见到一些赵北尘推波助澜,或者是故意纵容的痕迹。
“有人指使赵北尘试探我。”
那个人是谁,不言而喻。
许源对那一位的观感很复杂。
皇明此时吏治败坏,但说不上民不聊生。
事实上此时的皇明在军事上极为成功。
老百姓们也能吃饱肚子。
但毕竟邪祟遍地,这个时代说不上好。
可邪祟的责任不在当今天子身上。
而吏治败坏的情况,在他继位之前已经很严重了。
这是每一个王朝后期,都不可避免的情况。
可锅虽然不在他的身上,他也没有励精图治、扫除积弊。
也可能是做了却没什么效果。
但你身为天子,做不好——那自然是有责任的。
许源也在想,进了北都若是陛下召见,应该怎么应对。
最终却是毫无头绪,只能临场应变。
夜渐渐深了。
随着临近北都,运河中的邪祟似乎也少了许多。
外面只有水声传来,偶尔才能听到一声惨厉的尖叫。
这次去北都,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摘掉了河工巷罪名的帽子!
许源又一次明确了自己的目的,知道多想无益,便彻底放空了心神,不多时便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