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德合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德合作 (第2/3页)

  也正因为如此,政变计划也有轻重缓急,和主次区别嫡系的核心精锐,自然可以早的接受整编,能够分配到为精良的武器弹药,但次级主力和边缘化的部队,待遇肯定是差了许多,这也是常理

    即便是在接受德国顾问指导与训练的部队中,德国顾问的参与程度也有深浅轻重之分,有的师全师上下只有一名德国顾问

    在所有部队中,接受德国顾问指导最多,德式装备最齐全,训练最充足的莫过于教导总队、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这四支姜瑞元的铁杆嫡系部队了

    教导总队,全称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顾名思义就是隶属于中央军官学校的教导部队,在中属于示范部队性质中央军官学校前身就是名闻遐迩的黄埔军校,教导总队最早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曾在大时期东征和北伐中赫赫有名的黄埔学生军

    黄埔军校是姜瑞元走上事业顶峰的开始,所以姜瑞元对黄埔军校历来是青睐有加,最先进的装备、最先进的战术训练、最先进的部队编制往往都是先由中央军校来进行实验而中央军校也一直秉承建校以来的传统,维持着一支具有相当战斗力的团级步兵教导部队与若干连营级特种兵教导部队

    1930年5月,中央军校正式组建了一支编制为两个旅六个团的教导第2师,这是早期中央军校教导部队的鼎盛时期

    这个教导第2师几乎将中央军校的所有锐武器都收入帐下,其所属特种兵包括两个炮兵团,也就是中央军校的两个教导炮兵团,再加上骑兵连、工兵连、辎重连、学兵营与战车队,可以称得上是虎贲满堂

    在整个中央军之中,教导第2师的战斗力仅次于冯轶裴的教导第1师,而日后在抗战战场上威名远扬的第4师就是在教导第2师的基础上组建的

    1931年1月在德事顾问的计划下,中央军校正式开始编组教导总队,最初编制为两个步兵营以及炮兵连、工兵连、骑兵连、迫击炮连、特务连和通信连

    官兵主要从原教导第2师炮兵团、特务营、工兵连、骑兵连和军校警卫部队中抽调的精兵强将这个团级教导部队主要进行德式步兵团的编制试验以及德式武器的应用研究,是为了全面开展德式师建设而先行一步的试验性部队

    总队长唐光霁少将,出身于西北军,毕业于著名的保定军校之所以选择唐光霁,完全是因为他科班毕业,尤擅部队训练,而且北伐之后一直在中央军校任职

    副总队长朱宗海,曾任教导第2师参谋处处长,原是中央军校的炮兵教官,他负责主持总队的参谋业务所属两个步兵营主要用于编制试验,炮兵连装备德式75毫米卜福斯山炮,主要摸索德式装备的具体应用,工兵连配备了德式型工兵器械,骑兵连则鸟枪换炮,改装摩托车

    1932年3月朱宗海升任总队长,1932年9月保定军校6期毕业的高级教官章履和接任总队长在此期间教导总队都只是纯示范性的实验部队直到1933年6月桂永清出任总队长,情况才得以彻底改观

    教导总队成为一支野战部队,副总队长周振强和张坤生,都是黄埔军校第1期,与桂永清是同学总队司令部下设参谋处、副官处、经理处部队扩编为第1团,下辖步兵三个营,团直属炮兵连和通信连,团长由周振强兼任

    总队直辖军士营、特务连、骑兵连、工兵连、通信军士连、军官教育队、卫生队、军乐排和汽车队总队扩编后调防南京孝陵卫,位于钟山南麓,政府强令搬迁了六个自然村,圈出一大片土地建成教导总队的大本营

    第36师、87师和88师是一脉相承的兄弟部队在中央军里,既不是胡宗南第1军系统,也不是汤恩伯第13军系统,不是陈诚的土木系,而是出自于姜瑞元的警卫部队,标准的嫡系中的嫡系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组建了军校卫兵队负责姜瑞元校长的安全警卫与侍从后来卫兵队扩编为特务营,北伐战争时期又在特务营的基础上扩编为军总司令部警卫团,作为姜瑞元总司令的侍卫扈从部队

    1927年政府定都金陵,警卫团再次升格,扩编为首都警备师,所辖部队多达六个团就这样紧随着姜瑞元的地位攀升,他的警卫部队也完成了从卫兵队、特务营、警卫团到警备师的四级跃升

    此后,警卫部队编制又多有改动1930年12月,警备师与军校教导第1师合并为警卫师,教导第一师的师长正是战功赫赫的冯轶裴,该师是被公认为中央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至于原警备师所属第1、2、5团则改编为警卫第2旅,原教导第1师所属第1、2、3团改编为警卫第1旅,原警备师第3、4团改编为警卫师特务第1、第2团,原警备师所属第6团被裁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