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收复华中 (第1/3页)
(最稳定,,)(最稳定,,)第四百零四章 收复华中
1939年8月中旬,离武汉会战已有一个月出头,日本华中派遣军九个师团,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零零散散的溃兵,最后绕道荆州、荆门,往北一路逃窜到了南阳
在这一次大型会战中,华军有效检验了对战略轰炸机的使用,并且将其中的战术经验整理成册,记入到了未来的军事教材之中
二战对于人类军事历史而言,诞生了三种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战略战术武器,并且开创了人们对军事应有的思维理念
这三种武器分别是坦克、战略轰炸机、航母,而与之相对应的战术则是装甲集团军战术、战略轰炸战术和航母编队战术
直到目前为止,华联已经使用了其中两种,至于最后一种,则要看后方工业的支援能力了
8月23日,诺门坎地区,日军第6军组织反攻,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全线溃败为此,日本参谋部决定从本土抽调第5师团开赴满洲里,增加关东军的防卫力量关东军在8月底集结4个师团在诺门罕地区,并命第6军制定攻击的作战计划,准备与苏军决战
8月24日,苏军南北两翼在诺门罕合围两个日本关东军师团第七师及第二十三师的主力被包围8月27日,日军试图突围失败朱可夫在日军拒绝投降后,以火炮及空军集中歼击被围的日军
就在这数十天的里,日本在南北两个战场同时遭遇惨重的失败,关东军的损失伤筋动骨,而华中派遣军军皆墨,仅有数千零散的溃兵狼奔犬突,逃入河南
这是日本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天皇甚至不得不召开御前会议,向文武大臣寻求对策,以解决目前日本面临的窘迫困境但是这是国力的问题,非智谋可以化解,现在日本军部叫嚣着要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而政友会则倾向于和谈,以保留东三省作为最后的底线
八月末,第三军团攻下郑州,进而收复整个河南,第五军团也突破日军防线,兵分两路,光复安徽与江苏二省一时之间,整个华中地区尽入华联手中
唯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长沙,被三面包围,处境尴尬
河南郑州,第三军团的主力部队已经陆续入城,一辆辆大型军车卷起漫天尘土,王俊峰和他的空降营也在此休整
郑州比武汉要幸运得多,因为当地的中日治安维持会等组织贪生怕死,基本上都是华军未到,城内士绅尽皆出城而降,免去了一场兵灾
王俊峰懒洋洋的走在黄昏的街道上,时不时朝两旁张望,换来的却是当地民众躲躲闪闪的目光一见这情况,他就叹息,中国的百姓畏兵如虎,还真是讽刺啊
当初建奴统治,他们没好日子过,接着是军阀割据,他们照样没好日子过北伐的党,四处流寇的红门赤军,一个个走马观花似的频繁换,中国老百姓还不是继续过着以前苦、困、穷、愚的老日子?
吃饱穿暖未必就能让百姓满足,但光喊喊救国口号却是加不靠谱的事情,人总归要生活富足,才有追求未来的余力
莫雄拍着王俊峰的肩膀傻峰,又在想些?”
对于这个老上司,王俊峰还是很有好感,他无奈的叹了口气旅长,我们是不是做了,每当我响起武汉城中那枉死的冤魂,我就难以入眠”
莫雄现在是一个航空旅的旅长,王俊峰就是他的直系下属
看着郑州城内街道上百姓担惊受怕的模样,王俊峰又记忆起了武汉大轰炸中受到波及的十多万中国百姓虽然明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但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其次才是一名军人,良心与责任在煎熬着他
听完了王俊峰的倾述,莫雄也有些感怀这就是战争,我们别无选择,很多时候,总有不得已的事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加快脚步,将国内的战火引到外面去”
另外一边,内政部的官员也开始不断接管郑州市的行政工作,军管区正在不断缩
“孩他娘,动作快一点”城外的山边的一个小村子里,一个中年男人将一块不从哪弄来的破毛巾搭在肩膀上,回头向着简陋无比的窝棚里喊了一声
男人的催促并没有让窝棚内的有行为表示,正帮着的两个孩子准备着行装
和一家人一同跑到这里的还有很多人,在这里这些饱尝颠沛流离生活之苦的人总算能歇住这样流落的生活在郑州的救济所处领到了几斤安置口粮和被几个人带到东面的一片荒地上,这几千难民在这里用着能找到的各种材料搭建成了一个个容身的“家”
“娃,等会娘和爹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你们不要乱,听娘的话,娘让你们做就做”
“恩,我们听娘的话”两个瘦弱的孩子点点头
和男人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