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四章 收复华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零四章 收复华中 (第2/3页)

着两个孩子离开窝棚,来到这一片窝棚外不远处的一所用红砖修建的大房子前,大房子很大,而且有围墙围着,围墙上还有着闪耀着太阳光芒的碎玻璃,这里已经围满了很多地人

    很多地人同样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这里等待着

    牵着孩子跟在男人的后面排着队,一点点的向前挪动着,不时地听着前面的动静终于,铁栅栏门里的人向她和她地孩子打开旁边的小门时,的心脏一阵剧烈的跳动

    稳住心神,牵着两个孩子走过了小铁门来到里面的一间房屋地外面,这间房屋的门口用两张书桌给栏住

    书桌的后面正坐着几个人在询问着前面进去的那对母女很快,那对母女欢喜地领到了一张纸欣喜地向二楼走去

    “唷,双胞胎,少见”桌子后面的一个短发女性工作人员看到身边的两个长的极为相似的孩子惊讶地说到

    这个时代虽然同样有着双胞胎、三胞胎地诞生,但是能将孩子一同抚养长大并躲过各种饥荒疾病能长这么大的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短发女性工作人员的话语让其他正写着的几个人抬起了头几岁了,看样子有岁了,真是难得”

    “虎头虎脑地挺机灵的,来,阿姨这里正好有两颗糖,一人一颗”一个面相老点地中年妇女是从口袋里拿出了两颗糖来递给两个孩子

    “谢谢阿姨”在得到母亲的肯首后两个孩子接过了礼物,但是两个孩子都没有剥开糖纸去品尝从未享受过地美味,而紧紧地纠住手中的这份礼物

    “你们叫名字从哪里来的?现在住在哪里”经过短暂的小插曲,几个工作人员再次开始了她们的工作

    “我叫刘桂玲,我男人叫赵守仁,两个孩子大的叫赵明,小的叫赵义我们是从洛阳逃的,现在住在丁一百六十九号”目光带有惧意,回答临时住址时有些结巴她并不识字,由工作人员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念的号码让她这么死记硬背着

    “家里有人读过书吗?会些手艺?”

    “家里没人读过书都不识字,手艺……我也没手艺,但是会做木工,老家的家具就是我打的,我能补能绣,会种地,在出来时进过一个工厂干过两天的活”这次是男人回答着问题

    “那好,我在这里跟你再说明一下,领到户籍居住证后你和你的家人就是我们华联的正式居民,在这里我们会尽量安排照顾你们的生活,当然也需要你们的努力华联不养好吃懒做的人,明白吗?”不跳字桌后的中年妇女很严肃地对说明解释着他和家人将要担负起的责任和所要享受到的利益

    “我明白”对面的话语很简短,为的就是能让这些缺少文化流落的难民能理解和明白,但是男人在理解上还是有些困难,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他从其他人那先期获得到的消息中自我理解出里面的一些含义

    “那好,你们先在这里按个手印,然后到楼上去照个像,在到后面的那所大房子里去领五斤的粮食,三天后再来领取居住证”对面的那个一通话说完后从旁边的一个人手中接过几张纸递给了对面的几个人

    几个人拿着几张薄薄的纸片就像是宝贝一样地护着

    一家人在拍完照之后,从旁边的临时发粮点那里领出成人一人五斤儿童一人三斤地临时口粮后急忙赶回棚屋

    棚屋主要是分为二十二个大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数量不等的棚屋,分别以天干地支作为前缀代号,加以区分

    以前是日战区,这些普通百姓经常要向各种维持会上缴粮食和钱银作为赋税,虽然勉强可以活着,但是生存状况非常恶劣

    如今华联夺回了失地,自然要重接纳这些国民,这第一点就是发放一定数额的粮食物资,收拢民心但也不能过于优待,必须实行差别待遇,让他们产生向华联靠拢的意识才可

    所谓仁政,就是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要用不同等级的待遇,来体现忠诚的价值这些才刚刚进入华联体系的国民,自然无法享受诸如免费教育和医疗补贴等正式的公民待遇

    晚上,当领着孩子回到窝棚时男人已经做好了一餐简单的饭菜同其他人一样,那十六斤粮食被男人看护着,在没有好地居住地前,这些最宝贵的财产将一直有人看护着

    不过让他们放心的是,在这里偷盗抢劫事件很少发生

    前几天几个持强凌弱的混混想夺取他人的财物和粮食时被赶来的治安警察给抓走,其中的两人已经是第二次被抓而就在昨天,这两个人便被当着众人的面执行了枪决,严厉地刑罚让其他人有心动歪念头的人断绝了想法

    当第一天被安置在这里时所有的人就被告知:在这里,凭借的努力去生存去劳作的人都会受到保护,而想用着非常手段来获取他人劳动果实地人将予以严惩所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