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犹太王国 (第3/3页)
。
因此,就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没有马上冲进内殿前厅,从墙壁和雕像上剥走数量大得多的金子呢?他们为什么没有把约柜掳为战利品呢?
巴比伦人一向蔑视犹太人及其宗教,因此,如果以为他们会出于某种博爱的愿望而没有洗劫内殿,以免伤害被征服者的感情。这就大错特错了。
恰恰相反,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如果见到约柜以及内殿四壁和天使雕像上的jing金这样丰厚的猎物。尼布甲尼撒和他的士兵必定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洗劫一空。
当时,巴比伦人每占领一地,都必定要抢走当地人崇拜的重要偶像和圣物,把它们运回巴比伦。供奉在自己神庙中的神明玛杜克前面。
约柜就是这类理想的供品。然而。巴比伦人却连约柜的金子都没有动,更不用说把它原封不动地带回国了。
实际上,约柜也好,金盖上的带翼天使雕像也好,全都平安无虞。
合理的结论就是:公元前598年,巴比伦人第一次入侵时,约柜以及包金的带翼天使雕像已经不在内殿前厅里了。
实际上,内殿前厅的四壁、地板和天顶上的金子在此之前已经全被剥走了。这个看法似乎至少可以为埃塞俄比亚人自称拥有约柜的说法提供一个初步证据。因为已经证实:示撒和的阿施既没有抢走约柜,也没有抢走内殿前厅的其他财宝。而惟有他们才在尼布甲尼撒之前从圣殿中获得过某些财宝。
巴比伦人在公元前598年对耶路撒冷的劫掠,当然并不是尼布甲尼撒发动的最后一次。如果有任何证据表明,尼布甲尼撒第二次洗劫圣城时抢走了约柜,那么,结论就将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598年的入侵成功之后,在耶路撒冷的王位上扶植了一个傀儡国王,名叫西底家。然而事实证明,这个“傀儡”却自有打算。公元前589年,他开始起兵反叛他的巴比伦主子。
尼布甲尼撒立即进行反击,他再次进军耶路撒冷,终于攻破了城墙,于公元前587年7月初进入了圣城。不到一个月之后,巴比伦王的臣仆、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来到耶路撒冷,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
跟从护卫长的全军,就拆毁耶路撒冷四围的城墙,又拆毁了耶和华殿的锡柱,并和耶和华殿的盆座和铜海,将那铜运到巴比伦去了。
又带去了锅、铲子、蜡剪、调羹,并祭北所用的一切铜器。香炉和洒水碗,无论金的银的,护卫长也都带去了。
所罗门为耶和华殿所造的两根钢柱、一个铜海,和几个盆座,这一切的铜,多得无法可称。
以上内容全都是《圣经》提供的一份详细目录,即尼布甲尼撒第二次攻陷耶路撒冷后抢回巴比伦的全部物品和宝物。
这里面还是没有约柜、没有所罗门用于内殿内壁以及带翼天使巨像,外面的金子,这个情况非常重要。
实际上,除了清单上的物品之外,绝对没有提到其他任何东西,因此很显然,公元前587年的战利品只是从铜柱、铜海以及盆座上捞到的铜,那些东西都是四个世纪以前的户兰制作出来的。
这个战利品清单上的东西,和《圣经》说的公元前598年从圣殿偷走的东西,两者可以相互印证。这极为有力地说明了这份清单的真实xing。
那一次,尼布甲尼撒虽说没有拿走那些铜器,却拿走了“耶和华殿和王宫里的宝物”,剥走了外围圣所里所有器物上的金子。
因此,11年以后,尼布撒拉旦掠夺的金银才会只有一些香炉和洒水碗。他没有找到任何更有价值的东西,其原因很简单:公元前598年,所有最好的东西都已经被抢回巴比伦了。
两次的战利品里都不包括约柜,因此结论就是:巴比伦人入侵耶路撒冷以前的某个时间,约柜必定已经不在所罗门圣殿里了。
按照这个思路,对约柜失踪的另一种经常被引用的解释,也就越来越站不住脚,那个解释就是:尼布撒拉旦放火焚烧圣殿时,约柜必定毁于大火。
如果约柜真的是在公元前598年以前就被送走了,那么,所罗门圣殿被毁时,它当然就逃过了那场浩劫。
但是,仅仅根据这个推理链条,是否就能肯定约柜已经被转移到埃塞俄比亚去了呢?
当然不能,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犹太王国的一些传说为约柜的下落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任何一种说法只要足够有力,都能否定“约柜在埃塞俄比亚”的传说。
因此,这些说法全都值得仔细权衡。
“隐蔽曲折的地窖……”弄清的第一个问题是:只是到了建造第二座圣殿时,犹太民族才发觉约柜失踪,并且意识到约柜的失踪是个巨大的谜团,他们蒙了,突然发现神器没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