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1章 过度解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1章 过度解读 (第2/3页)

  “孩子看似精明,实则幼稚,天真的向母亲列出一份付账清单,却不知付出和收获之间,不单是简单的金钱利益关系。不得不说,这是商品式家庭教育的悲哀,如果母亲真的向儿子付了钱,或许能培养他的生存能力,而最后无疑会长成唯金钱论的庸俗之人……”

    “狠狠教训一番,怎么样?”

    “太粗暴,可能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

    “那也不一定,我小时候被老爹用棍棒养大的,如今不也挺好?”

    “你打孩子?”

    “我?我不行,舍不得,老一辈人下得去手,现在虐待孩子,法律也不允许!”

    “那你说个球!”

    忽然,一篇长评被顶了上来——《怎么付得清?》

    “小时候,每天送我上学,免费;雨中为我撑伞而淋湿半边身子,免费……长大了,千里之外读书,日夜牵挂,免费……爸爸妈妈的账早已付清,我欠他们的帐呢,怎么付得清?”

    评论署名“夏有乔木”,是一位国内著名的青春畅销书女作者。

    “乔木都来了!”

    “把乔木妹子都打动了,看来文章是真好。”

    征文办公室,评选结果公布后,评委们继续《免费》展开讨论,几位在职老师最有体会。

    “两份账单放在一起,真是感慨良多。”

    “前者还有个量化,再多总能付清,后者名为免费,实则无价,无法偿还!”

    “这说的也是家教问题,其实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施加的影响,要比我们老师重要的多……”

    “所谓养不教,父母之过,而如今更多的把任务交给了我们老师。”

    “出了问题,也推给我们!”

    话题渐渐偏离了方向,冯副部长敲敲桌子,不悦道:“这不是诉苦大会!”

    一位文联官员忽然道:“难道没有对金钱论的抨击?”

    这个问题让在座的老师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童百龄摇摇头,说道:“你这个问题,牵涉到文学作品的二次解读,一部作品创作出来,总会被读者引申出很多额外的意义,经典作品尤其突出。而大多数时候,作者本人并没有什么深意,拿这篇《免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