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效率 (第2/3页)
“是啊,”贾诩道,“我记得当时羊校尉就是从为什么会出现饥荒开始说的。”
去年羊武被皇甫嵩追回,就任护羌校尉后,准备推行农商并重的政策时,与众同僚召开了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羊武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只有皇甫嵩默不作声。
皇甫嵩默不作声的原因,是因为他把羊武追回来了,不好又公开反对他的政策,因此他只好站在中间立场。实际上他内心也不理解羊武的政策。
羊武见到十余名高级官员,多数都是饱学之士,全都反对自己的新政,羊武问道:“大家知道冀县良田亩产多少斤粮食吗?”
“良田的话,亩产可达三石以上。”梁衍答道。
羊武道:“良田亩产三石,即使算上中田,也可平均亩产二石半。一个农人耕作五十亩,年获一百二十五石,按人畜消费人均年二十石计(汉时人均年消费原粮18石),一人耕作够六人吃粮,五六万农人耕作,就够凉州三十万人吃饭,而过去凉州每年有二十万人耕作,为何还会发生饥荒?”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在想为什么。
有一人答道:“这些良田大都是大户豪族的田产,生产的粮食都归他们所有,而普通百姓的土地大都亩产一石,产量不高,所以一遇欠收就会发生饥荒。”
羊武问道:“那为何不去跟大户豪族买粮食吃呢?”
那人道:“大家没钱。”
羊武道:“这就对了。可是众位知道他们为什么没钱吗?”
“这个?”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作何回答。
“因为除了种地,没有其他事可做,生产效率太低。”羊武道,“什么是效率?效率就是每个人都做能产生最高的价值的事情。比如,别人的土地亩产三石,二石半,我的只有一石,养不活家人。那我就让别人种田,我去干别的的事情挣钱来跟他们买粮食。比如善于养蚕织布的妇女,可以养蚕织布,善于养鱼虾的渔民,可以围塘养鱼,善于养马牛羊的可以上山养马牛羊,善于建房子的帮人建房子,善于打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