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零章 绝世神兵 (第1/3页)
那厢间,苏录与蜀王共进了午膳。
席间他终于知道了,蜀王的病叫‘疟母’,用蜀王的话说就是:
“久疟不愈、寒热时作、身体羸瘦、腹中有块。”
苏录还以为他是肺里的问题,原来只是虚弱的咳嗽。他身在西南,对疟疾自然比较了解,知道所谓‘疟母’就是慢性疟疾的一种。
这年月没有特效药,确实迁延难愈。思来想去,苏录还是轻声道:
“学生在古书里看到过个方子,以黄花蒿一握,冷水浸泡、绞汁冷服,可治疟疾。王爷要是实在没办法,可以一试,反正也毒不死人。”
“好的,本王记下了。”蜀王礼貌地点点头,显然没往心里去。
苏录也没法再劝,暗叹一声,只能先作罢。
不过一顿午膳下来,两人关系倒拉近了不少。蜀王博学多识,待人诚恳温柔,苏录更是双商满点的魅魔二代。而且年纪也差不了太多,聊着聊着自然就成了朋友。
饭后,蜀王问苏录:“弘之,你回明礼堂作文?”
不待苏录回答,他便自顾自道:“还是算了吧,以你的水平,纯属浪费时间,要不要去我家的藏书阁看看?”
“那求之不得。”苏录一下就激动了,欣然愿往。
大名鼎鼎的蜀王府藏书阁,非但是西南文脉之宗,藏书的数量和质量,在整个大明怕也只逊于大内了。
盖因蜀献王朱椿嗜书如命,派人遍历天下博求古今典籍。藏书楼中收藏重金购得或文人捐赠的珍本古籍数万部。后世子孙亦效仿祖先,累求不辍,上百年间将藏书规模又扩大了数倍,虽无《永乐大典》这类大内秘藏,却已是地方王府藏书的极致了。
总之,蜀藩藏书阁对真正文人的吸引力,比青楼可大多了。
~~
蜀藩藏书阁名唤‘尊经阁’,坐落于蜀王府东南角的竹林深处。
东南巽位为文昌正位,紫禁城的文渊阁也是在这个位置。事实上尊经阁就是仿照南京文渊阁规制建造,阁分三层,高阔通透,底层以汉白玉铺地,隔绝潮气。
蜀王带着苏录来到阁前。守阁太监无声无息推开阁门,苏录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只见一排排书架皆为金丝楠所制,沿墙而立直达梁顶,按‘经史子集’分类码放典籍。所有书籍都装在青布函套中,向外的一面贴着书名和编号,一目了然,
看着铺天盖地,密密麻麻的书籍,苏录不禁生出老虎吃天,不知何处下口之感。
“你先看这些。”蜀王命尊经阁的太监,给苏录抱来了厚厚一大摞书。
“这是……”苏录拿起一本,快速翻看,发现里头一列列皆是书目和编号。“藏书目录?”
“没错。”蜀王点点头,骄傲道:“这些书都是我家藏书的目录,总共十余万部。你慢慢找,把想看的书目记下来,让梁公公帮你找出来带回去慢慢看。”
“好好好,多谢王爷!”苏录喜出望外,大明第二的图书馆允许自己开借阅卡,这是何等幸事啊!
“那你慢慢看吧,本王要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