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七章 蒸汽机船的研制(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七章 蒸汽机船的研制(一) (第3/3页)

艘船长约二十五米,宽六米,吃水一点八米,排水量在一百四十吨,运力在以前一千五百担(八十四吨),成本在一万二千贯,售价两万贯。是同等吨位漕船的四倍,造价较高。但是寿命将比漕船要长,省掉大量的人力费用。

    孟鸣还按照战船的模式建造,两层船舷都留有炮口。

    陈启明和张明诚作为此次研制项目的两个负责人,这段时间一直呆在船厂里,他们先是修建船坞。船坞,是指修造船用的坞式建筑物,灌水后可容船舶进出,排水后能在干底上修造船舶。

    船坞是中国宋朝人张平发明的。公元977年,张平任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厂,住今陕西省宝鸡市以东之阳平镇。当时,在渭河边造船,容易被水将船冲走,只好派一船三户守护,一年征调民工上千户,劳民伤财。张平遂命民工在岸边挖一大坑,在其中造船,船造好以后,掘开一口子,引水入坑,船漂起,驶入河中。大坑称之为“船坞“。

    张明诚又在船坞上将了一个长三十米,宽十米,高十米的工棚,这段时间是雨季,所以为了赶工期,不受天气的影响,就建了这个工棚。

    这个工棚在船坞上又建立行吊,有三部吊车。行吊可以吊起三吨的钢板和木料,动力是采用了蒸汽机驱动,由变速箱变速操纵,可纵向、横向运动,所以大为方便了吊装工作,更大为减轻了人力劳动强度,大大加快了造船的进度。

    当然这些造船前的准备工作也耗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这些设备都是陈启明带领学堂的学生们一手设计、建造安装、调试的。

    这段时间陈启明和那些学生们都吃住在工地上,个个晒得像黑炭头似的,但他们还是干劲十足、乐不此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