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少年 (第3/3页)
见了他们,后悔了,宁愿晚三年再考”
何焯愤怒了,何焯爆发了,爆发的结果就是联合两江三省五大名师,联名上书两江总督,痛斥腐败愚弄斯文。当然,结果是没有结果。可是何焯是什么脾气,你以为留中就没事了?我继续上告。我豁出命去也要上告
孙嘉淦却把他拦了下来:“老师,您年纪大了这件事就交给其他老师和学生们去办吧”何焯泪眼朦胧:“是老师没用,要你们一味隐忍,结果却被人再三欺辱,如今更是出了这样的事情,为师愧对你们”孙嘉淦却很不以为然:“老师这和你没有关系,明着就是有人欺压义门,上层官员之间的龌龊而已。学生明年要参加殿试,不如现在启程进京,学生记得师傅说京城有座登文楼……”
孙嘉淦话没说完就被何焯打断了:“明月,你别乱来,登文楼击鼓可不是儿戏,周围警卫森严不是你一个小小孩童可以上去的”小小少年没有继续往下说,只是应了一声:“学生只是随意一说。”何焯叹气:“你要早去京城,也没有什么不妥的,为师修书一封先行打点,再让门下师兄陪你一同进京。”
十一月,孙嘉淦和同门师兄纪容舒等一行三人奔赴京城,他们没有按照老师的意思拿着信去拜访胤禩,而是住进了一家客栈,三人依然密谋告御状。由于孙嘉淦是三人中唯一有资格参会试的。
一路之上又充分表现了他高于同龄人的机智冷静,所以纪容舒等也没敢把他当师弟看待,反而以他的意见为主。民告官要么去九门提督府,要么胆子大一点,直接到刑部去告。但是孙嘉淦觉得机会都不大。他选择了机会最大的地方,胤禩的老东家,吏部。
当然,不是吏部衙门,那样一定无功而返。他们蹲守在吏部满尚书家门口。因为现任吏部汉尚书姓姓宋,上任吏部之前,恰恰是江苏巡抚,和义门素有嫌隙。前任陈廷敬和李光地都和师傅有过不痛快,孙嘉淦对此颇为无奈,老师的脾气,真不是一点古怪。
因此他们选择了吏部满尚书,这种告状方式成功的话,十分里九分是运气。当然,孙嘉淦他们的运气不错,事先准备好的五大名师联名的状纸,以及中举学生的墨迹上呈给吏部尚书的时候,大人就惊了,一问之下,得眼前少年居然就是一名举人,而且是今年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考上的,江南省今年产生的年龄最小的举人。
立刻收了状纸,并且告诫他们最好还是去面见廉郡王,把事情跟他说一下才好。于是三人这才拿了何焯的信,找到了廉郡王府。胤禩见到孙嘉淦和纪容舒,第一时间记起了他们,当他知道三人已经将状纸递交了自己的老上司的时候,脸色顿时精彩了,京城哪里没有老爷子的眼线啊,你们到吏部尚书家门口去蹲点,老爷子焉有不知道的。这三个人的胆子,未免太大了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