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1章 惠民和教化 (第2/3页)
但绝不会甘心失败。
更多区域外的大国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个崛起的非洲之角联盟,有的试图合作,有的则充满警惕甚至敌意。
“融冰”计划成功了,但融化的冰水汇入了更广阔也更深不可测的海洋。
叶柔站在重新绘制的地图前,她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博弈,将在更宏大的舞台、更复杂的规则下进行。她和她的伙伴们,已经准备好了。
阿丹国北部,曾经是一片令人绝望的灰黄。老牧人哈桑·阿卜迪勒裹着破旧的羊毛毯,望着眼前稀疏的草场和骨瘦如柴的山羊,眼里是经年累月的麻木。
他的儿子穆罕默德几年前去了南方的城市打工,音讯渐无,只剩下他和老伴守着祖传的牧场,艰难求生。
改变来得悄无声息。先是几个穿着索盟农业部门制服的技术人员来到村里,带着一种叫做“希望草”的种子,免费发放,还教大家如何种植。
哈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划出一小块地试种。奇迹发生了。雨季过后,那片土地竟然冒出了前所未有的、茂密而富有生命力的绿色。
希望草不仅长得快,耐啃食,而且他的羊群异常爱吃。
几个月后,哈桑的羊群明显壮实起来,产奶量也增加了。更让他惊喜的是,一支来自索盟的畜牧合作社车队开进了村子,以公道的价格直接收购鲜奶和羊羔。
哈桑拿到了远比过去卖给阿丹中间商要多得多的钱。他用第一笔钱给老伴买了条新头巾,给自己换了双结实的靴子。
一天,村里来了几个索盟的教育官员,宣传新办的学校。
哈桑心里一动,想起了杳无音信的儿子,也许孙子辈能有不同的命运?
他一家家去游说,让村里适龄的孩子都去上学。
学校是新建的,宽敞明亮,孩子们还能吃到一顿免费的营养午餐。朗朗的读书声第一次取代了荒野的风声,成为村里最动听的旋律。
然而,融合并非没有波澜。阿丹政府军的小股部队曾试图过来征税并驱赶索盟人员,与巡逻的索盟边防军发生了对峙。
哈桑和村民们第一次没有躲起来,而是自发地拿起牧羊杖和简陋的武器,站在了索盟技术人员和士兵的身前。
他们用沉默但坚定的身躯表达着自己的选择。最终,阿丹士兵悻悻离去。那一刻,哈桑感到一种久违的、守护家园的尊严。
现在,哈桑的牧场绿意盎然,羊群肥壮。他甚至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用希望草加工饲料,小规模地卖给周围的牧民。
他常常坐在草地上,看着远方的学校,心里念叨着:
“穆罕默德,我的儿子,如果你还在,能看到这一切该多好。这里不再是绝望之地了。”
基贝拉港曾经被腐败和低效笼罩。老码头工人约瑟夫·卡鲁姆已经在这里扛了三十年的包,背脊被沉重的货物压弯,收入却微薄得难以养活一家人。
他的女儿患有慢性病,药费是个无底洞。工会形同虚设,被管理层和三色国公司收买,工人们的抗议总是不了了之。
索盟接管后,最初带来的是疑虑和恐惧。约瑟夫和工友们担心新主子会更苛刻。
然而,变化很快发生。新的港口管理公司(兄弟投资控股)带来了全新的设备——起重机、传送带,大大减轻了工人们的体力负担。
更重要的是,薪酬直接翻倍,并且按时发放,从不克扣。
公司还建立了新的医疗保障体系,约瑟夫女儿的大部分药费终于可以报销了。
但并非所有人都欢迎变化。原工会的头目恩佐克,因为失去了权力和灰色收入,暗中煽动工人们抵制新公司,散布谣言说索盟最终会裁员,并用机器取代所有人。他甚至试图组织一次罢工。
约瑟夫内心挣扎。恩佐克过去虽然腐败,但毕竟曾是工友。然而,想到女儿终于能用上更好的药,想到自己终于能挺直腰板养家,他无法接受回到过去。
在一次工人集会上,当恩佐克再次煽动时,约瑟夫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恩佐克,你告诉我们过去好,可我的女儿差点因为没钱买药而死掉!现在,我的家人能活下去了!我不管谁来管理,谁让我和家人活得像个人,我就跟谁走!”
他的话引起了众多工友的共鸣。长期被压抑的愤怒和对新生活的渴望爆发了。
恩佐克被孤立了,他的罢工计划彻底流产。不久后,恩佐克因涉嫌贪污旧工会资金和煽动破坏被新管理层移交给警方。
约瑟夫被工友们推选为新工会的筹备代表之一,参与制定更能保障工人权益的新章程。
站在现代化的码头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