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15章挹彼注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15章挹彼注兹 (第1/3页)

    邺城南城,一处可以望见漳水工地的土丘上。

    赵云与张辽并肩而立,远眺着那人声鼎沸、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不由得都有些感慨。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特别感觉到什么,甚至也不觉得庞统又是搞士族子弟,又是安排市坊民众,和当前的局势有什么关联性,但是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之后,赵云和张辽渐渐的明白了庞统为什么要先做这些看似和攻取北城无关的事项。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很多人都明白,但是依旧很多人不愿意磨刀,只愿意追求砍那么一下。

    『民心若此,何事不成?』赵云轻声感叹,白袍在秋风中微微拂动,『昔日常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今看来,这水,不仅是可用于行舟,亦可筑坝,可灌溉,可开新地,可生养万物……庞军师……奇才也……』

    赵云看着那些自发劳作的民众,心中对庞统的连环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不仅仅是解决粮食问题,更是在重塑秩序,凝聚人心。

    一举两得,不,一举四得,甚至更多。

    张辽的眼中,也是神色复杂,『是啊……某之前就想着粥棚,救济,也知「以工代赈」四字,可真正去做,又不知如何入手……今日观军师所为,便是水到渠成,自有一番浑然天成之美……南城百姓民众,原本是散乱如沙,如今也可以如臂使指……既不需要大批粮草,又是可以引之为助力……这谋略之道,着实了得……』

    赵云闻言轻轻颔首,目光仍落在漳水工地上往来忙碌的身影上,语气中带着几分怅然,『文远此言甚是。某治北域,原以为令归化胡人守律知法,缴纳赋税,改服更俗,便是……嗯,如今想来不过是皮表之法,要庞军师如此……方可谓是直入人心,聚气养民……』

    赵云顿了顿,似乎有些别样的感悟,『昔日某于常山,长思百姓安分守己,官吏依律治理,便是天下太平……后来到了主公麾下,方知百姓之苦,多为腐蠹官吏所为,豪强乡绅所致……再往后,去了大漠北域,见了我汉民也能如胡人一般,驰骋大漠……才知晓汉人并非天生下来就是耕田种禾……而是这旧日规矩,不许他们策马奔驰……』

    这话说得就有些沉重了。

    张辽听了,眉头微蹙,沉默了片刻之后说道:『都护言之有理……宛如远于并州治军,只知严明军纪,余者皆无所思……得讲武堂方悟,旧日军中是「令行禁止」,可到了民间,却是「令虽行,民却难从」……可见并非是民不愿从,乃不见其利,不得其道也……』

    张辽抬起手,指向了那些在漳水之畔劳作的百姓,『如今邺城之民,免鞭杖以督催,亦无需喝骂,却是自发而力……只因军师令其知晓,挖通这渠、筑好这坝,不仅是当下可以饱腹获益,也可将那河内淤泥用于肥田,来年耕作定有好收成……』

    赵云颔首,目光中带着几分释然,『正是如此……旧日的规矩,乃视民如韭,只知收割却不知养护……军师如今的做法,却是替农夫考量,既顾及眼前,也准备未来……这般一来,百姓心中有望,身上自然有了力气……原本散如流沙,也能聚成坚石!』

    张辽点头认同,『有主公如此,有军师如此,何愁大汉不能复兴?治国治民,不是把百姓管得服服帖帖,而是让他们能心甘情愿为自家,为天下出力!军师此策,甚至了得!』

    赵云露出了些笑容,『而且这军师手段……还有后续……』

    张辽跟着赵云的目光转向了北城,也是哈哈一笑。

    两人都觉得自从庞统来了之后,似乎一切的困难都消失了,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条起来,这种感觉让二人感觉浑身轻松,也憋着一股劲,除了训练兵卒整顿军务之外,就都盯着北城了……

    随着庞统一系列举措推动,赵云和张辽都觉得,庞统的谋略不仅仅是眼前所展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应该还有后续的演变。

    而且最为让赵云和张辽佩服的是,这些谋略,这些演变,都是堂而皇之的摆在众人面前的,光明正大,没有一点的欺瞒!

    这才是最为根本的,也是最能打动邺城百姓民众的关键因素!

    古代封建官吏欺瞒哄骗百姓民众,觉得他们不懂法律也不知经文,甚至连字都认不得,所以欺瞒起来毫无心理压力。法律、政令的解释权和执行权完全掌握在官吏手中。官吏与百姓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欺瞒草民在官吏心理上,就如同欺骗不会说话的猪狗牛羊,毫无道德压力。

    是的,百姓民众面对官吏的欺瞒,大多数时候都无法反抗,也无法获得什么补偿,但是官吏公信力,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允诺,然后毁约,再允诺,再毁约的过程当中,彻底崩塌。

    现在骠骑军和庞统所展现出来的真诚,及时的兑现承诺,才是和这些邺城百姓沟通的最好方式,在原本隔阂的心之间,搭建出了直达的桥梁!

    ……

    ……

    邺城北城,铜雀台。

    秋风吹过,带着南城方向隐约传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