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章 大约巴列奥略王朝的确死了 (第2/3页)
封信,让他带回去。
朱元璋的书信,在两地都留下了原文。说:“自从宋朝丧失天命,上天终结了它的国运。元朝兴起于北方大漠,入主中原一百多年后,上天也因其昏聩淫逸而断绝其天命。”
“中原地区动乱持续十八年之久,当各地豪雄刚刚崛起时,朕本是淮西一介平民,为拯救百姓而发起义举。承蒙上天垂青,赐予朕文臣武将,向东渡过长江,在江南练兵蓄力十四年。西面消灭汉王陈友谅,东面生擒吴王张士诚,南面平定福建、两广,收复四川地区,北征攻克幽燕之地,稳定华夏秩序,恢复我中华原有疆域。朕受臣民拥戴登基为帝,定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至今已四年了。”
“现在,已经派遣使者,通告四方各国,只有你们拂菻国远隔西洋,尚未送达通知。现特派遣你们国家的百姓捏古伦,携带诏书前往告知。朕虽然不及古代圣明君王那般,能使万邦感念恩德,但必须让天下皆知朕统一四海的心愿,因此特颁此诏书告知。”
在郭康过去那个世界,明朝方面的记录说,拂菻国之后果然派遣使者,回到这边朝贡了一次。但从此便“后不复至”,似乎直接消失了一样。因为洪武四年已经是1371年了,这会儿东罗马都没几年了,而且还在内乱,能派个使者,都已经挺不容易了。
至于后来,在明朝视野中完全消失,时间点倒是不太确定。不过可以猜测,明朝史官表达疑惑的时候,巴列奥略王朝大约的确已经死了吧……
不过在如今这个世界,收到这封来信的,是刚刚兴起的紫帐汗国。
尼古拉本人倒是有些感慨,毕竟他离开老家的时候,那边还是几个希腊国王在内战,而回来的时候,君士坦丁堡都已经改名了。不过,他还是把诏书给了现在唯一还能接收这封诏书的人,算是完成了任务。
而之后,汗廷就召集了能找到的所有文化人,开始对朱元璋的诏书,做阅读理解。
最后,在郭盖等人的主持下,他们大概理清了几个重要的方面。
在郭盖看来,这份诏书不仅仅是是一份外交照会,更是一份精心构建的政治宣言和合法性声明。其受众不仅是遥远的东罗马,更是天下人——这个“公开信”,不仅是给罗马人看的,也是给国内民众、周边邦国,乃至后人看的。
因此,它的核心目的,就是确立明朝政权的“天命”合法性。信里,首先就强调宋、元两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失去了“天命”,是上天主动抛弃了它们。而他自己的成功,则被归因于“荷天之灵”——大概就是“承蒙天父眷顾”这类说法。借此,他试图说明,明朝的建立不是偶然的军事胜利,而是上天的意志和安排。他从“被统治者”变成“起义救民”,再到被“推戴”为帝,这一整个过程,也都是顺应天意的行为。
当然,如果只是这部分,倒是很好理解了。毕竟这种君权神授的思路,全世界都差不多。但除此之外,朱元璋明显也很在意民族情感问题。
他在信里,特意点出,元朝起源于“沙漠”,掌握天下的方式是“入主”。对于郭盖这些老文人来说,这就属于经典的“微言大义”,通过几个专门用字的区别,就给元朝做了定性。
在此之前,紫帐汗国对明朝的了解很少,因为他们崛起太快了。13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击败陈友谅,这才在第一次在元末各路诸侯中,一跃成为最声势浩大的一方。而短短五年后,1368年,朱元璋就称帝建元,同年明军就一举攻克了大都,驱逐元廷。就算在中原,都已经算非常迅速了,更何况遥远的罗马。
虽然,通过一些逃亡的士绅,他们了解了一些相关的只言片语,但对于具体的情况,大家还是两眼一抹黑。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新的中原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