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72章 大约巴列奥略王朝的确死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72章 大约巴列奥略王朝的确死了 (第3/3页)

朝,在所有方面,都注定会影响全世界,因此不关注也不行。但明朝到底是什么来路,想要做什么,大家是真不清楚。

    在元绅们口中,朱元璋就像发了疯一样。一会儿到处表态,说自己也怀念大元,不是有意要消灭它,只是天命流转,不是人能决定的,拒绝也不行。还畏惧元朝的余威,主动向元朝遗老遗少示好。但另一些场合,又到处迫害士绅,对蒙古人、色目人执行歧视性的政策,表示和戎狄势不两立。搞到最后,大家都弄不懂,明朝那边到底在想什么了。

    紫帐汗国其实也是个新兴政权,和之前那几批蒙古人的汗国,其实不是一个概念。打蒙古招牌还是打罗马招牌,其实都行。而且,欧洲人一向畏惧蒙古,所以这个名号还是挺好使的……

    但是,从这封信件表达的态度看来,朱元璋更希望把元朝定位为一个外来政权。相应地,明朝的功绩是“北定幽燕,奠安方夏,复我中国之旧疆”——幽燕地区本来就是元朝的首都,可见这“复”的“中国”里,应该是没有他的。

    那么,在之后和明朝打交道的时候,恐怕就不能强调蒙古属性,得主打大秦这个招牌了。甚至,紫帐汗国自己,都可以学一学朱元璋的口号和行事。

    朱元璋专门花了不少篇幅,详细介绍自己如何统一中原,光复故土。这样一方面彰显了实力,一方面也给大家强调自己对统一的重视。而且,这个统一,不仅是中原地区的统一。在华夏一系传统的“王者无外”的思路下,实际上也是以中原为中心的、“天下”世界秩序的统一。

    所以,朱元璋才要专门说,世界各国都已获知,只剩最远的罗马人不知道了。通知罗马人,也是为了表现体系的完整性,表明大明作为新的“天朝上国”,负有的告知和管理天下的责任。而在最后,他干脆直接说,自己有“平定四海之意”。明军当然不可能真的把全世界都打一遍,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他要建立新的天下秩序了。

    虽然看起来,这言论很有侵略性,在非中原人眼里,有点霸气过头的味道。但实际上,罗马人还就吃这套……

    在郭盖等人看来,朱元璋是将自己塑造成了中华文明和疆域的光复者,因为这种方式,让明朝进行了一次“升华”,不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换代,而是一次民族的解放和文化的复兴。显然,这能极大地增强政权的正义性和感召力。而且,这也是罗马人多少年来,都心心念念的理想。

    和明朝的差别是,你别管朱元璋怎么吹,人家就是做到了。而君士坦丁堡城里,此时才刚刚从内乱中稳定下来没多久,前途如何还不好说呢。所以,这感染力,不仅针对汉人,甚至也能针对罗马人。这种影响,可能朱元璋自己都没有想到吧……

    事后看,这封信果然流传出了宫廷,在民间也极受欢迎,甚至让朱元璋本人在罗马都成了“偶像人物”。希腊人和保加利亚人给小孩起名,都有直接叫“洪武”的,大概是直接当成了某种圣人了。考虑到当年他们也有不少取名叫“拔都”什么的,倒是也可以理解……

    而紫帐汗国对明朝的外交布局,也在摸清朱元璋的态度之后,基本定形了。

    不久之后,汗廷就派出了希腊贵族格雷戈里·萨米奥提斯为首的使团。萨米奥提斯极为能说会道,抵达明朝之前,就在不断造势。

    他们也看出了这个书信的另一层意思:既然是针对所有人的公开信,那么为什么要专门给罗马人写?“拂菻国”距离遥远,汉唐时候,大家就知道了。书信送过去,既不能和汉朝拉人夹击匈奴一样,建立军事同盟;也难以和唐宋时期那样,直接确立贸易往来。因此,这件事的目的,肯定还是政治上的。

    简而言之,就是罗马对于中原,其实也有一些特殊意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