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73章 朱元璋提供内政指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73章 朱元璋提供内政指导 (第1/3页)

    可能是任何一个文明,都希望能够有个“参考”。而对中原来说,罗马算是满足了这个需求。

    平心而论,在周边的几个文明眼里,罗马其实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存在。埃及、巴比伦、波斯这些,乃至希腊和腓尼基人,都比他的历史更长,文化更加昌盛。罗马人其实已经是比较晚近的暴发户了,在不少人眼里,他们自己都是个“蛮族”……

    不过,罗马人的武力足够强大,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崛起的时间很讨巧。

    中原人第一次认真了解域外大国,还是两汉的时候。之前,虽然商业上的往来早有进行,但中央朝廷主持的正式外交活动,这还是头一回。而这个时候,恰好也是罗马逐渐统一地中海、趋于极盛的时期。

    要是他们来早了,那罗马人还没出名呢,估计就没有这么深刻的第一印象了——郭康他们,都喜欢把天兄纪元之前的221年,作为标识。因为这个时间点非常好记,它既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年份,也是汉尼拔誓师复仇、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的年份。这一次打赢之后,罗马才算是地中海上的主导大国。

    相反,要是来晚了,那罗马也就和汉朝一起衰落了,到时候也是碎作一地,最多当个难友,也同样留不下这么好的“大国”印象了。

    当然,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罗马也是古典时代诸强国中,距离最远的一个。

    后世一般认为,这个时代,有四个强国,分别是汉、贵霜、波斯和罗马。但这四个国家,体量是不一样的。

    汉朝自始至终都把贵霜称为大月氏,没把他们当回事过。后来贵霜攻打西域,班超自己就把人家解决了,都不需要朝廷出兵。

    地理,以及史前考古上的传统汉地,大致到哈密一带。再往西,其实就是中亚为核心的另一个大区块了。然而,汉朝人战斗力强的过头,硬是冲破了地理边界,跨过亚欧大陆中央的天险,向着另一边投送军事力量。

    长安到大宛,和大宛到君士坦丁堡,距离是差不多的。但从地中海世界到中亚,已经跨过了好几个文化圈,只有亚历山大远征这个级别的事迹,才能够得到这里。而汉朝这边,就只有一个朝廷管着了。皇帝居然还想丢一群罪犯,跑到这地方抢马……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就容易不把其他人看在眼里,而且接触的越多,就越觉得“不过如此”。汉朝使者只到过西域的时候,还在说波斯是域外大国;到了波斯之后,帕提亚国王安排军队给他们参观,想要威慑使者。结果使者看了他们的军队,反而觉得波斯人“兵弱不堪战”,根本指望不上。

    而且,还不止汉朝公然瞧不起他们。在当时,匈奴的势头也很盛,比汉朝经营西域还更早。匈奴大军多次打击西边的敌人,让土著十分畏惧。因此,匈奴使者也飞扬跋扈,从楼兰到波斯,所到之处,吃饭从来不付钱。

    汉朝来得晚,就没有这个待遇。汉使因此十分羡慕,给朝廷上书,说这边的国家都害怕匈奴的威势,可见来得早、常年经营,确实有效果。要是咱们也能这样就好了。

    而这样一来,离得最远的罗马,是唯一一个还没有消去光环的。因为始终没有直接接触,所以汉朝人甚至把一些自己美好的向往,都给投放到了罗马身上。以至于,大家也说不清,汉朝人记录里的罗马,到底有多少是和罗马实际相关的部分,还有多少是汉朝人自己想象的结果了。

    当然,反过来也一样。罗马对汉朝的了解,可能还没有这边多呢,以至于长期流传“丝绸是树上长出来的”这种说法。罗马人的描述里,对汉朝的吹捧程度,也是汉朝人自己看了估计都绷不住的……

    在这种“距离产生美”的情况下,“大秦国”自然套上了一层光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