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开始“新政” (第3/3页)
分别在1900年10月14日和1900年10月22日派出总监督赴欧洲和美国。
变法的第四个内容,也是最难的地方,就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改革官制是变法“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1900年7月24日,朝庭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任李鸿章为部长。1901年2月24日裁河东河道总督,其事务改归河南巡抚兼办。3月6日裁詹事府及通司归设商部管。1900年12月12日裁云南、湖北两省巡抚,由云贵总督、湖广总督兼管。1901年9月4日裁奉天府尹,由巡抚兼管;裁奉天府丞,改为学政。10月8日设警察部。12月6日设学部,裁国子监。除裁并增设行政机构外,朝庭还下令“停捐纳”、“裁陋规”、“定度支”。1901年9月19日,宣布停止报捐实官。
光绪和改良派推行“新政”,原想缓和国内矛盾,维持和巩固其统治。但实行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首先,由于举办“新政”,朝庭允许地方自行筹款,而朝庭每年要向各省摊派5300万两,这些都以捐税的名目直接或间接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百姓不胜负担,自发斗争更为广泛。有的地方由“抗洋捐”发展到武装起义,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其次,“新政”虽然裁撤了一些中央和地方的衙门,裁汰了一些冗吏,但又出现了新旧机构重叠,如军机处和督办政务处、户部和度支处并存等。1901年7月,光绪的上谕也承认,实施“新政”以来,规模虽俱,而实效未彰。再次,由于“新政”的目的与施行后出现的新生力量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引起了顽固势力和改良派之间以及满人内部对待改良派的种种纷争。这就加剧了改良派与旧势力和满人之间的矛盲,也开始引起了朝庭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
“新政“推行期间,刘飞扬紧紧抓住练兵、筹饷两项要政,奏请拨款1000万两,编成全国新军。同时,还担任参预政务、督办铁路等要职,他势力开始从两江和华北向全国扩散,羽翼遍布朝廷内外,其党占据要津,成为声势显赫,左右朝政,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大清朝的又一个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