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九章 “短期效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九章 “短期效益” (第2/3页)

明中国农业生产也带有现代的色彩。

    在政治上,朝庭的中央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政”前,朝庭基本上还是封建的政权机构。在“新政”期间,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及设立商部、练兵处、巡警部、学部等;还表现在1900年11月重新更定官制,除内阁、军机处仍旧外,新设立或改名称的有:外务部、学部、民政部、度支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海军部、军咨府。到此,清庭虽然仍是半新半旧的,但这毕竟是清朝政权机构迈入现代时期的开始。

    第三,在军事上,军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刘飞扬大力清末编练新军,虽然没能完成全国60万的新军,但在两江、闽浙、华北等地建立了八个军,共三十一个师,近40万的新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通过“新政”,在这方面的变化是十分突出的。其一,结束了科举制度的历史。其二,出现了办学热潮。由于朝庭号召办学,又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加上废除科举制度,于是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三,由于朝庭的号令及地方官和个人的努力,很快地出现了留学的热潮。1899至1901年间,仅留美学生就多达8000余人,这同“新政”前比较,增长了100多倍。其四,政治思想也有所变化。随着“预备立宪”的开展,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的努力,再加上刘飞扬暗中的支持,西方资产阶级某些思想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在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体系中透进了一线民主的霞光

    第五,在阶级关系上,“新政”其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明显地增长,特别是这时,民族资本的中小企业大量涌现,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力量有了明显地壮大。与此同时,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由甲午战前的70万人左右,增长到1901年的266万多人。

    重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