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一章 反对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一章 反对派 (第3/3页)

看重于他,戊戌变法前任他为礼部左待郎。

    瞿鸿禨出身科举,康有为出身幸进,这就决定了二者在为官之道上的很大不同,儒家文化一向的门第之见,这就为瞿鸿禨对康有为的不满埋下了伏笔,再者瞿鸿禨一向站在道德操守的优越地位,就更难以和康有为走在一起。康有为也曾主动结交瞿鸿禨,希望强强联合结成政治同盟,但是遭到瞿鸿禨断然拒绝。朝野上下因为各种原因反对康有为和改良派的官员就暗奉瞿鸿禨为首领。从心理上来说,这种以正义一方自居的非我莫属的责任感更加扩大了他与康有为的裂缝。虽然他们在立宪问题上并没有根本性的不同。

    瞿鸿禨在1898年至1900年期间,经过两湖立宪派的说服动员,思想有明显转变,不仅采纳改良派的进言,并向光绪“造膝密陈”,积极促成了政治改革。1901年,他又积极主张宣布预备立宪的决策者之一。所以他反对立即设立责任内阁并不说明他不赞成改革。

    瞿、康的分歧表象上是要不要立即设立责任内阁,而其真意所在乃是“党争”。

    很显然,此时的瞿鸿禨主动应和了最高统治者光绪的狭隘心理,对君宪进程和政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次官制改革的结果致使光绪和改良派之间也开始出现了裂痕。

    而官制改革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尤其是削弱地方督抚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以及地方对中央的责任。

    瞿鸿禨早在《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就说过:“宪法之行,利于国,利于民,而最不利于官”,“盖宪法既立,在外各督抚,在内诸大臣,其权必不如往日之重,其利必不如往日之优。”

    这样,他又把改良派推到刘飞扬的对立面。他的运导下,光绪与改良派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同时又使改良派与刘飞扬产生了矛盾,这样一个政治奇才,可以说改革搞的乌烟瘴气。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