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三章 百日政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三章 百日政潮 (第1/3页)

    、、、、、、、

    从1902年7月13日,光绪召开御前会议起,终于同年11月,历时4个月有余。在此期间朝廷朝命夕改,枢臣频繁更动,政客暗设机关,言官大加弹劾。因历时百余天所以被称为“百日政潮”。

    政潮由光绪召开御前会议起,最终以瞿鸿禨、岑春煊被开缺而告终。

    瞿鸿禨入值军机,颇有清望。岑春煊则原是两广总督,是地方督抚中的实力人物。此二人都主张对刘飞扬应加以裁抑,而适值预备立宪,改良派提意立宪建立责任内阁的主张又直接触及了二人的利益,故二人联合起来发动了“百日政潮”。

    岑春煊一入京,康有为就对梁启超道:“岑总督乃一活炸弹也,无端天外飞来,遂使政界为之变动,百僚为之荡然。”

    刘飞扬更是早有预见,说岑春煊之入京,必有“大举动”。

    瞿鸿禨、岑春煊一向以打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名对刘飞扬、康有为大加挞伐,他们自比清流,把其它的刘飞扬实力和改良派都称之为浊流,把两派之争自比清浊之争,想借此获得朝野舆论的支持。

    早在两广总督任上时,岑春煊就利用官制改革的机会将亲信于式枚派进北京,向瞿鸿禨递交了密电号码本,使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及时。

    岑春煊进京后,面见光绪,参劾刘飞扬,指出虚为游离政改之外,实则大权独揽。而对康有为他则说到,“皇上固然真心改良政治,但以臣观察,奉行之人,却是胸中有万言,手下也一策”。

    围绕官制改革和立宪的问题,各派的政治势力的明争暗斗极为激烈。

    东北三省督抚的任命就是各派斗争的焦点之一。

    关于地方官制改革的方案,编订官制大臣的意见很不统一。一些人主张大规模的变革,另一些人坚持在原有的基础上先作小规模的变革,次第进行。

    第二种办法认为当下之急是合并、裁撤旧机构,按需要设置农工商等新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