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1/3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一面。
我们前面讲到的偈颂,第七意识“依彼转缘彼,思量为性相”。说第七意识的明了性,它这个明了的功能是什么呢?思量为性相,这第七意识的明了性的主要功能是恒审思量。那么这个恒审思量是怎么出现的呢?“依彼转”,它依止第八识而生起。它去做什么事呢?“缘彼”,它去明了第八识的见分,执著第八识是一个实我实法。
这样子的一个作用,就使令整个第八识全部变成阿赖耶了,是这样子来的,所以这个生命的流就这样相续下去了。古人说:七佛出世,犹为蚁子;八万大劫,还是鸽身。佛陀命令舍利弗尊者去盖祇桓精舍,佛陀有时候到祇桓精舍去看看工地,看到土地上有一堆蚂蚁,问舍利弗尊者说,你用你阿罗汉的神通去看看,这个蚂蚁做多久了?舍利弗佛尊者一看,不得了,“七佛出世,犹为蚁子”,经过七尊的佛。有一次佛陀就看到一只鸽子跑过来,也是问舍利弗,你看看这个鸽子做鸽子多久了?“八万大劫,还是鸽身”,八万大劫之前还是做鸽子。说我们有情众生的业力,这个有漏的业力为什么会这样相续呢?就是十二因缘这个无明,无明发动业力,无明润生,滋润业力。
在《教观纲宗科释》当中,它讲出一个观念,说我们凡夫,从外凡到内凡,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说暖、顶这两个修行人,暖位和顶位,“虽堕恶道,终不久留”。说修习我空法空智慧的人,他虽然如实的智慧还没有现前,在暖和顶这当中,他偶尔会触动他的罪业到三恶道。但这种人到三恶道跟其他不一样,“虽堕恶道,终不久留”,他一下子就可以出来,不必说什么“七佛出世,犹为蚁子;八万大劫,犹为鸽身。”即使他的罪业还没有消失,他一下子一觉悟就出现了,就能够从三恶道跳出来。一直到忍位,忍位的菩萨虽然没有入圣位,对于二空的真理已经能够安忍了,他永远不堕恶道,终不堕恶道,忍位就永远不到三恶道去了。
所以恒转如暴流,那个生命之流,有一部分被他的我空法空的智慧给破坏掉,就是那个三恶道的水流被破坏了。到了八地菩萨呢,就全部的水流都停下来,“无功用行我恒摧”。这个时候“我”一破坏以后,第七意识的这个颠倒的思想,认为第八识是我的这样的思想,被二空智慧破坏以后,就是我们讲恢复第八识本来面目,这阿赖耶的功能就破坏了,恒转如暴流,那个暴流就停下来,就停下来。所以讲“依彼转缘彼,思量为性相”,这个思量的功能,使令第八识变成阿赖耶。
六、云四烦恼常俱等者,这个地方是说了两门,心所相应门。这个心所相应门开出来是染俱门和相应门。染俱门和相应门,这两个合起来就是心所相应门,这一段等于是有两门。
六、云“四烦恼常俱”等者——谓此识从无始来,若未转与平等性智相应,则任运恒缘藏识见分,与四根本烦恼相应。
就是说,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它生起以后,假设还没有跟平等性智——我空法空的这样的平等性智相应,它任运攀缘这个藏识——这个藏就阿赖耶,跟四种根本烦恼相应,说明这个心所有法。前面的思量是它的心王,这样的思量在活动的时候,旁边有四个眷属,就是我痴、我见、我爱、我慢。就是这个思量去了别第八识的时候,它不是单独活动的,带动了四根本烦恼。
(一)者我痴,即是无明。愚于自识所变我相,迷于无我真如之理。
这个第七意识的思量去了别第八识的时候,在自识当中变现一个我的相貌。比如说,我们的明了性去看这绳子,因为光明不够,黑暗的关系,在我们的心识当中就出现了一个蛇的影像。但事实上它是一个绳子,但是我们的心识出现一个蛇。这样子就是第七意识去攀缘第八的明了性,这个刹那灭刹那生的一个明了性,它自己在它的识当中变现一个常一主宰的我相,所以它就迷于无我的真理,对于第八识的这样的一种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道理就迷惑了。这个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这个十二因缘的第一个无明。无明就会发动了业力,有这个业力就会创造了阿赖耶,是这样子的。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生命就是这样出现的。这个是最根本,我痴,对于这种无我的道理迷闇。
(二)者我见,即是妄执。谓第八识之见分,本非我法,妄执为我。
前面的痴是“于诸事理,迷闇为性。”这个见是“颠倒推求,染慧为性”。不但是迷闇而已,经过长时间错误的颠倒地推求,生起一个坚定的理解,就是妄执。“谓第八识的见分,本非我法,妄执为我。”我们从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感觉到,说这个人完全没有宗教信仰,你跟他讲佛法,他可能会接受,因为他只有痴,没有见。说这个人是一个外道,他这样的外道思想,经过他长时间的颠倒推求,产生一种染污的智慧,你跟他讲佛法,他很难接受。他由这个痴转变成见以后,这个不容易接受。
这个第七意识也这样,如果第七意识只有我痴,这事情是很好处理,我们就不要说外凡资粮位修那么久,资粮,还要修四加行。为什么呢?就是说,他不但是痴而已,还产生了一个很坚固的知见,他认为他这样的一种我执是正确的。为什么?他长时间地颠倒推求。因为我们从这个第七意识的相貌看出来,第七意识什么事都不做,它啥事都不干。前六识是很忙碌,分别色声香味触法;那第六意识更忙,不但是分别现在,还分别过去、分别未来。那么这个第七意识它只有缘现前的每一个刹那的第八识,它做一件事情而已,所以它有充分的时间去颠倒推求,它有充分的时间。它把前面的这样的我痴就转变成我见了,所以就为什么第七意识不容易破坏,就是这样子。本非我法,坚固地妄执为我,所以它对真理会排斥,有见以后,会排斥真理。
(三)者我慢,谓恃所执我,倨傲高举。
前面的痴见,一切法毕竟空当中捏造一个我出来,由这个我就“恃所执我,居傲高举”。我们人跟人相处,就很自然地会把自己抬高。就是说,人跟人不是说我跟你平等,没有这样的思想;我们总认为说,我要比所有人都高,所有的荣耀都应该归于我,所有的过失都要远离我。就是这个人跟人的地位,我们无形当中会把自己所认为这个我,把它给抬高了。虽然我们本身不是那么的高尚,虽然这个东西我并没有资格得到,但是我们的心中很自然地会把自己抬高,这个就是我慢,高举。
(四)者我爱,谓于所执我,深深贪着也。
第七意识捏造这个我以后,它不是不管它,它爱着这个我。说我们日常生活做一件事情,一定会先想,欸,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好处?我们一定会先考虑到这个我,这样子做会不会伤害这个我?就是说,我们第七意识把这个我捏造出来以后,它会很坚固地去保护我,爱着这个我,这个染着,是这样子的。
这个就是第七意识的思量在了别境界的时候,有这个四个烦恼一起活动: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这个是烦恼,它就是烦躁恼动的。这个第七意识的烦躁恼动的影响力很大,非常大。
《成唯识论》:
内扰第八而有赖耶,外扰前六而成有漏。
说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挟带了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个烦恼一起活动,这样的烦恼活动,内扰第八,向内扰乱第八识。这个第八识好端端的,它是无覆又无记,它也不思善,也不思恶,它也不障碍真如,也不覆盖真如。但是第七意识去攀缘它以后,糟糕了,内扰第八而有赖耶,就把第八识转成阿赖耶了。
它扰乱第八识也就罢了,外扰前六,前六识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时候,这个思量挟带我痴、我爱、我见、我慢,也扰乱了前六识。为什么呢?因为第六意识是依止第七识做根的,这个根是染污,是爱见痴慢,也就使令前六识在布施的时候认为有一个我。当我们要布施的时候,我们会考虑,欸,这样子布施会不会损害我的太多利益呢?会有一个我的相貌在布施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就使令我们染污了。所以它外扰前六识,使令前六识而成有漏,都是有漏业力了。
所以第七意识的这个恒审思量的我,挟带爱见痴慢,向内扰乱第八,向外扰乱前六识,这个过失可以说是相当重了,相当重了。我们看这个八识,第八识没有过错,前五识更没有过错,第六意识其实也没有过错。第六意识它有时候起善、有时候起恶、有时候起无记,但是这个当中都是跟第七有关。前六识都没有过错,第八识也没有过错。第七意识,“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前六转识的染净以第七意识做标准。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