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通用标准大讨论 (第3/3页)
怎么办?”
陈露阳看向技术员,
只见那人接着道:“通用件要兼容几个车型,关键尺寸只能取折中值。”
“遇见尺寸合适的,还算好。可如果孔距差一两毫米,螺丝眼儿对不上,工人就得抡锤子敲。许多零部件为了兼容多种接口,也许还要加垫片、转接件,这样本来五分钟的活可能就会拖成十五分钟。”
“工人活讲究顺手,你这通用件要是越装越麻烦,谁还愿意用?”
说着说着,原有的对通用件的好奇,逐渐变成了针对通用件的探讨。
面对这些质疑,陈露阳非但没有任何的不满,反而眼神中露出了精亮的光芒。
小汽车零部件通用化,想要推行下去,早晚都会面对这样和那样的质疑。
现在这个会议室里,坐着的都是机械厂最核心的力量——厂长、副厂长、总装主任、各大车间的骨干和技术专家。
他们的思考角度,必然比普通工人更加深入,也更加苛刻。
而这正是陈露阳最想要的。
如果能在这里,把这些质疑一条条回答下去,那等以后项目推向全厂、甚至推向市场时,才更有底气。
更何况,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也能借着这些讨论,得到新的启发。
“你说得对,通用件如果装配费劲,就是失败。可我们做的不是那种‘抡锤子对孔’的东西。”
他把资料往前一推,神色认真:“就拿联轴器套筒来说,原装件要对准滑槽才能推进去,工人经常对半天眼,费力又费时。”
“我们试制的通用件,把卡槽结构改成了‘倒角+导向槽’,只要顺着方向一推,自己就能对正。”
“工人两分钟就能装好,比原来的还快。连张叔自己都说,‘能快换,才叫真通用’。”
陈露阳刚说完,那位技术员直接抛出一个问题:
“‘倒角+导向槽’虽然能解决装配的问题,但别忘了耐磨。”
“工人图省劲,插装速度快,可要是导向面磨损过快,两个月后卡不稳,那还是得返修。”
瞬间,侃侃而谈的陈露阳猛地一怔。
技术员接着开口:“修配厂里,工人没条件天天擦手,满手机油灰尘,装零件的时候油污直接蹭到导向槽里,你这槽要是耐磨性不够,用不了几个月就卡滞。”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比如北方冬天零下二三十度,通用推杆材料要是偏脆,工人一拧就可能崩裂;南方雨季潮湿闷热,零件一旦生锈,能不能顺利拆装,也是个考验。”
陈露阳登时表情认真起来,翻开本,飞快将技术员的意见快速的记在本子上。
曹青杭此时也提出自己的意见:“还有,小陈你的通用件要真想推开,得考虑寿命测试。”
“你修理厂的样件装上去,现在能跑,可只跑了两三个月,数据还不够。要是三千公里没问题,三万公里呢?十万公里呢?没有耐久验证,贸然定标准,风险太大。
黄见山也开口:“还有配套的问题。”
“通用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推杆连着制动总泵,一个点火线圈连着电气系统。单件能用不算真用,得放到整车系统里跑,才知道有没有新毛病。要是通用件带来新的震动、磨损,反而会增加故障点。”
陈露阳一个接着一个记在本上。
这些可都是一线专家提出的意见,珍贵的很!
郝逢春也开口:“小陈,还有你那个通用离合器压盘和摩擦片,我看了图纸,也看了样件。思路没问题,把几个车型的压盘尺寸往中间取值,确实能互换。但我有几个意见。”
陈露阳马上道:“郝叔,您说。”
郝逢春开口:“首先就是摩擦片材质。你们现在用的是普通石棉基衬片,这种衬片在小汽车上够用,可一旦放到小货车上,长时间重负荷容易打滑、烧片。要是真要通用,就得换成耐高温的金属基摩擦片,不然扛不住。”
“其次就是压盘弹簧。不同车型的离合器弹力需求不一样,小汽车轻一点,货车重一点。你们现在的弹簧硬度是个折中值,能用,但体验不好。轻车踩着费劲,重车踩着又打滑。最好设计成分档弹簧,或者预留调节空间。”
“最后就是散热。摩擦片通用以后,车况复杂,长途短途、轻载重载都有。压盘结构得考虑散热槽,不然在南方夏天跑一段山路,离合器可能直接糊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