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无妄之灾 (第3/3页)
晋商集团的尾大不掉,那是建立在有鞑靼在外遥相呼应的前提下。
没有他们的支持,光晋商集团的力量,顶多让大虞阵痛一下。
“大单于,萨日娜说的有失偏颇。
大虞境内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洪灾,道路交通遭到严重破坏,北方大地物价飞涨。
据说在大虞京师,一石米都能卖到十几两白银,较之前增加了数倍。
物资延迟交付是正常的。
物价上涨,也是采购成本增加导致的。”
额尔德开口解释道。
常年主持情报工作,对大虞朝的变化,他最熟悉不过。
眼下这个时间节点,能够把物资从大虞运出来,就非常不容易。
再去讨论价格,那就纯粹耍流氓。
一路打点下来,花费出去的钱财,不会比物资本身便宜多少。
边关的部队打没了,晋商在军中的人脉关系,也并化为乌有。
新调任的将领,同晋商们可没交情,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敌视他们。
想要人家配合,那就只能砸钱。
勋贵子弟也是人,只要利益给够,一样能够拉下水。
区别在于这些人见过大世面,收买他们需要支出的成本,远比收买普通边关将领高。
“成本增加的再多,也不能涨的这么夸张。
按照这么挥霍下去,族中的家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掏空!”
萨日娜一脸不爽的说道。
自己当了家,才知道柴米油盐贵。
鞑靼虽然自己也在搞生产,但自家产出的那点儿物资,根本养不活这台高强度的战争机器。
不光战略物资,严重依赖大虞。
就连日常的生活物资,也需要大虞供给。
虞朝官员的贪腐,在掏空自身的同时,也拉高了晋商走私物资的成本。
每一次交易,都得先把沿途的官员给喂饱。
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交易失败。
“钱花光了,就再去抢嘛!
都是自家兄弟,没必要为些许钱财发生争执。”
一旁的尼赤勒格万户笑着调停道。
对习惯了劫掠的民族来说,财富来的实在太容易,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他们对钱财的观念。
尤其是这些高层将领,每一次出去劫掠,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平日里进账多,支出的少。
一个个家底都十分丰厚,连带着对金钱的敏感度,也在不断降低。
“尼赤勒格万户,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经过我们的几次劫掠,许多虞人富户选择了南迁。
留下来的,也提高了警惕。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这些人溜的比谁都快。
上一次劫掠了那么多地方,收益还是赶不上之前。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再抢上几次,临近的州府就要被榨干了。
再想有大的收获,那就只能去更南边。
虞军中还是有能打的部队,太过深入敌后,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萨日娜摇了摇头说道。
如果韭菜无限多,就等着他们去收割,他也不会那么在乎物价上涨。
问题是随着南下劫掠次数的增加,后续能够获得的收益,将不断缩水。
倘若不解决收入缩水和物价上涨的问题,要不了多长时间,鞑靼王国也会迎来财政危机。
除了内部的困境,外部也存在麻烦。
草原联盟是靠武力威慑,加利益捆绑,才联合在一起的。
一旦南下无法获得想要的财富,那帮鬼方人,可不会白白给他们卖命。
看似普普通通的涨价事件,背后已然牵扯到了王国的兴衰。
“物价压不下来,那就想办法开源节流。
南边需要时间恢复,那就换个地方抢。
让部族做好准备,秋后我们再次征讨高句丽,先把大虞这个藩属国给收拾服了!”
呼格吉勒当场做出了决断。
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从外部寻求解决方案。
相较于富庶的大虞,高句丽自然是没法比。
可对比四周的其他邻居,高句丽国还是算富裕的。
他们所需的战略物资、生活物资,高句丽基本上都能提供。
为了鞑靼王国,只能先苦一苦高句丽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