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七十四章 陈家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七十四章 陈家祠 (第1/3页)

    陈家祠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建筑装饰极尽精巧,砖雕、木雕、灰塑、石雕、彩绘、广绣等工艺随处可见,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工艺精湛。

    走进陈家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两侧的砖雕,雕刻着“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过海”等经典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细节刻画入微。

    屋檐下的灰塑色彩鲜艳,描绘着山水、花鸟、人物,历经百年风雨依旧色泽如新。

    厅堂内的木雕屏风工艺繁复,镂空雕刻的花纹精美绝伦,透雕、浮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并用,让人叹为观止。

    “这些雕刻太精美了,简直是艺术品!”徐佳莹一边惊叹,一边拿出手机拍照,“你看这个灰塑,色彩搭配太讲究了,红、绿、蓝、黄等颜色相互映衬,既鲜艳又不失雅致,很适合作为文创产品的色彩灵感。”

    苏木也被眼前的工艺震撼到了:“岭南工匠的手艺太厉害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江南工匠的匠心异曲同工。你看这个木雕的纹理,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和我们苏绣的针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对技艺的极致打磨。”

    李月华女士作为向导,详细介绍了陈家祠的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陈家祠的建筑装饰集中了岭南民间工艺的精华,每一处雕刻、每一幅彩绘都有其寓意,比如砖雕上的‘松竹梅’象征君子品格,灰塑中的‘蝙蝠’寓意‘福运临门’,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都是我们文创开发的宝贵资源。”

    参观过程中,苏木和徐佳莹一边听讲解,一边认真记录,时不时交流各自的想法,脑海中涌现出很多文创开发的灵感。

    比如将陈家祠的砖雕纹样简化后融入缂丝产品,将灰塑的色彩搭配应用到苏绣围巾的设计中,将木雕的镂空技法与竹编工艺结合开发新的收纳产品。

    第二天下午,终于轮到苏木上台做主题分享。

    他穿着一身深灰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