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回暖 (第3/3页)
始与朝廷绑定,甚至主动提供资金情报协助官府,倒让地方官员完成清丈任务,获取政绩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
但第一批的水泥直接分成了两部分,一半被张居正送入军中交给戚继光,另一半送去黄河边上治水。
每一样都成效卓著,而且天知道她接下来还能掏出什么东西来,李玉娥从别扭很快转向了和颜悦色,和殷灵毓坐在一起喝茶吃点心时也没了那股子恐惧不安,如芒在背。
当然,只是确定了自己不出手,自己绝对安全的前提下。
李玉娥这个被威胁过的人尚且如此,何况那些心大而不知情的大臣们呢?什么女子不可干政,谁说的,不知道啊,本官只看到了好香的政绩功名啊!
你说她是张江陵那一派的?肯定是他仗着年纪忽悠小孩!听说国师还惦记他的身体,不行我们也派个名声够好够爱民的病人过去拉拢国师!
私下的确不够和谐,有人想利用她,有人想控制她,但已无人敢直接否定殷灵毓了,唯一的共识就是,此女动不得,至少现在动不得。
公开场合就不用提了,殷灵毓那嘴,那脾气,那年纪,他们其实也不敢随便惹,骂又骂不过,动手又动不起,想让她出出丑,结果人家不管你说什么基本都能接上,而且只要不惹到她,还算好相处,除了坚定的反对派,其他人已经转向了寻求合作的态度。
再加上殷灵毓被看作了张居正一派的人,牛痘,水泥,新式纺织机,不仅改善民生,也让商人追捧和大力宣扬,张居正的改革派在民间和朝廷里的名声倒是因此好了一些。
这大大减轻了张居正身上的压力,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政务顺心,日子舒心,参奏他的折子,也已经少了许多,就算再加上殷灵毓那边也几乎是腰斩的参奏折子,也无需再拿火盆处理了。
天气逐渐暖和了起来。
不知不觉,已经是万历七年的春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