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问对】 (第1/3页)
江风徐徐,驱散人心中的躁意。
章时带着几名胥吏登上江堤,来到薛淮面前。
薛淮端详着他身上简朴脏污的短打衣着,打趣道:“章知县,你还真是不拘一格平易近人啊。”
旁边那几名县衙胥吏登时紧张起来。
当今官员讲究身言书判,仪容仪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像章时这般与平民百姓无异的衣着装扮,若是让巡按御史见到必然会参他一本。
章时心中并无惧意,仅仅有些意外。
前些天他收到府衙行文,得知薛淮即将巡查仪真县,县丞卢静因此担忧不已,反复劝他要收着脾气,千万不可得罪那位年轻的同知,但他依然没有郑重其事,反而不允许卢静将这个消息泄露出去。
一如他让卢静转告薛淮的那番话,仪真县务无不可对人言,同知大人想看就看。
此刻他冷静地解释道:“厅尊恕罪,下官因要查看江堤两侧细节,难免在泥土中打滚,穿着官服殊为不便,而且若是弄坏了下官会更头疼,一件新官服如今得十五两左右,接近下官一年俸禄的三成。”
“无妨,本官只是随口一说。”
薛淮微笑道:“章知县,既然到了这江堤,不如请你陪本官走走?”
章时垂首道:“下官领命。”
两人向前行去,章时依照官场规矩落后半个身位,至于薛淮带来的护卫和县衙胥吏则远远跟在后面。
薛淮并不讳言,他对身边这位年过四旬仕途坎坷的知县很感兴趣,之前他在影园夜宴上的表态亦是希望能引起如章时这种官员的注意。
当日东关码头初见,章时在一众阿谀奉承的官员中显得十分惹眼,薛淮想不注意都难,再加上后续他从旁人口中了解的信息,不禁将章时当做大燕朝的“海瑞”。
薛淮知道这种官员不好打交道,但只要双方志向接近便是最可靠的盟友,章时一身硬骨头注定他不会做出见风使舵的行径。
不过今日来到这仪真县,薛淮觉得自己应该稍稍修正自己的看法。
章时不是海瑞,固然某些方面类似,但他多了几分迂回心机。
一念及此,薛淮淡然道:“章知县,看来你对本官找到此处有些惊讶。”
章时没有否认,稍稍沉默之后说道:“是。”
他之所以在县衙摆下空城计,一方面是主动退让,给薛淮留出足够的发挥空间,大抵类似于你想怎么做便怎么做的心态,县衙案牍库的卷宗和档案任由薛淮翻阅,反正他身为知县不会做出任何阻碍。
另一方面则是他想看看薛淮的秉性。
虽然这段时间从府城传来的消息似乎足以证明,薛淮不同于府衙那群贪赃枉法的属官,但章时吃过不少类似的苦头,比如扬州府前任知府韩翊,刚刚上任时特意将章时召去府城,对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对他提出的请求全部满足。
实际上他对章时的承诺全是谎言,甚至在章时发现汛情告急向府衙求援的时候,韩翊仍旧是敷衍拖延,而他最初善待章时只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