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安西新篇 (第1/3页)
伊犁河谷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尽,赵铁柱就带着工兵营的弟兄们忙活开了。他挽着裤腿站在齐膝深的河水里,正指挥着往河底打木桩。
"往左点!对,就这个位置!"他朝岸上喊,"老哈桑说这地方河床最结实,适合修桥!"
哈桑站在岸边,花白的胡子在晨风里飘着。他如今是华夏军在西域的向导兼参谋,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
"赵将军,"哈桑笑着摇头,"您这都忙活半个月了,连口喘气的工夫都不给自己留。"
赵铁柱抹了把脸上的水珠:"老百姓等着过河运粮食呢!再说啦,咱们当兵的,不就是给老百姓开路搭桥的嘛!"
正说着,对岸传来阵阵驼铃声。一支商队停在河边,领队的老人朝这边喊:"军爷,这桥什么时候能过啊?"
"快了快了!"赵铁柱高声回应,"再有三五天就能走大车!"
老人激动得直抹眼泪:"可算盼到这天了!这条路断了小半年,我们这些跑买卖的都快揭不开锅了。"
看着老人激动的样子,赵铁柱忽然觉得这些天的辛苦都值了。他想起小时候在甘肃老家,也常看见商队因为道路不通绕远路,要多走好几个月。
与此同时,龟兹故地的临时大营里,覃勇正和李文书一起查看刚送来的文书。
"大帅您看,"李文书指着摊开的地图,"这是汉代西域都护府的旧址,这里是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咱们要重建都护府,选址很关键啊。"
覃勇仔细端详着地图,手指在几个古城遗址上划过:"既要便于统辖四方,又要考虑水源和粮草供应..."
正商议着,亲兵进来禀报:"大帅,哈桑和几位部落首领求见。"
来的除了哈桑,还有三位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老。他们一进门就抚胸行礼:"参见大帅!"
"诸位长老快快请坐。"覃勇连忙招呼,"正有事要请教各位。"
最年长的阿卜杜勒长老颤巍巍地说:"听说天朝要重建都护府,我们几个老家伙特意来献个主意。往东三十里有个交河故城,那里水土丰美,又有古道相通,最是合适。"
哈桑补充道:"那里还是商路要冲,往北可通草原,往南可达于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