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中条烽火 (第3/3页)
粮食。同时,谢文渊还组织战士们学习防空、防炮击的技巧。
“平时多准备,战时少流血。“这是他最常说的话。
果然,三月中旬,日军发动了总攻。这一次,他们动用了前所未有的兵力,从三个方向同时进攻。
战斗异常惨烈。日军在炮火掩护下,一波接一波地发起冲锋。守军伤亡惨重,多个阵地失守。
最危急的时候,谢文渊和赵振标亲自上火线。
“参谋长,这里太危险!“栓子想要阻拦。
“阵地都要丢了,还谈什么危险!“谢文渊推开他,举枪射击。
在指挥员的表率作用下,守军士气大振,硬是顶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
但代价是惨重的。当日军终于退去时,阵地上堆满了尸体。
“清点人数。“谢文渊声音沙哑。
清点结果让人心痛:守军伤亡过半,特别支队只剩下三十多人。
“这样打下去,我们撑不了多久。“赵振标忧心忡忡。
“不能硬拼了。“谢文渊沉思良久,“要改变战术。“
他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想法:放弃部分前沿阵地,诱敌深入,在山区与日军周旋。
“这...“赵振标犹豫,“放弃阵地,总部那边...“
“一切责任我来承担。“谢文渊态度坚决。
计划获得通过。守军主动放弃了一些次要阵地,集中兵力防守要害。
日军果然中计,大胆深入山区。但在复杂的地形中,他们的重装备无法发挥作用,反而成了累赘。
“是时候了!“谢文渊下令反击。
守军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袭击日军的补给线。特别支队更是神出鬼没,今天端掉一个哨所,明天炸毁一个仓库。
日军被拖得疲惫不堪,不得不结束这次攻势。
“我们赢了!“战士们欢呼雀跃。
但谢文渊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日军的威胁依然存在,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
四月,春暖花开。一天,谢文渊收到太岳山来的信件。信中,林婉茹告诉他,太岳山区的形势已经好转,日军被迫收缩兵力。
“这是个好消息。“谢文渊对赵振标说,“说明鬼子的兵力越来越紧张了。“
“是啊,“赵振标点头,“抗战的曙光已经出现了。“
但就在他们欢欣鼓舞时,一个噩耗传来:日军使用了毒气!
“畜生!“看着中毒战士痛苦的惨状,谢文渊咬牙切齿。
“必须立即上报总部!“赵振标说。
“不止要上报,“谢文渊眼中闪着怒火,“我们还要以牙还牙!“
他组织了一支特别小队,专门袭击日军的毒气储存点。经过几次成功行动,日军不得不停止使用毒气。
五月,欧洲战场传来捷报:德国投降了!
“法西斯阵营垮了一半!“战士们欢欣鼓舞。
这个消息极大地鼓舞了中条山守军的士气。人们相信,抗战胜利的日子不远了。
但谢文渊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警惕,“他提醒大家,“鬼子很可能会做最后挣扎。“
果然,六月,日军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这一次,他们如同困兽,攻势异常凶猛。
“顶住!“谢文渊在火线上大声呐喊,“胜利就在眼前!“
战士们舍生忘死,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阵地多次易手,又多次夺回。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一个叫鹰嘴崖的地方。这里地势险要,是通往核心阵地的咽喉。
“绝不能丢!“谢文渊亲自带队增援。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当最后一个日军被消灭时,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还能站立的战士。
“我们...守住了...“栓子浑身是血,踉跄着说。
谢文渊扶住他,望着脚下的战场。夕阳如血,映照着这片浸透鲜血的土地。
虽然伤亡惨重,但他们守住了中条山。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准备反攻!“谢文渊对幸存的战士们说,“把鬼子赶出中国的时候,就要到了!“
山风呼啸,卷起战场的硝烟。在这血与火洗礼过的土地上,希望正在生长。虽然前路依然艰险,但战士们相信,黎明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