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楚歌声声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楚歌声声慢 (第3/3页)

军安危着想。你可知,如今的许都朝堂,对你而言已是龙潭虎穴,危机四伏?”

    林凡瞳孔微缩,不动声色地说道:“先生何出此言?林凡一心为国,坚守江夏,虽有流言蜚语,却自问无愧于心。”

    “监军忠义,肃自然知晓。”鲁肃目光炯炯地看着林凡,语气愈发恳切,“可司马懿对监军的构陷日渐加深,杨修之辈在旁推波助澜,曹丞相虽偶有回护之念,但疑心一旦种下,便如附骨之疽,难以根除。更兼……”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据肃所知,丞相近日头风病发作愈发频繁,性情也变得愈发暴躁多疑,难以揣度。监军若继续滞留江北,纵有守城之功,只怕最终也难逃‘功未成而身先死’的结局。”

    林凡心中巨震!鲁肃这番话,信息量之大,远超他的预料!不仅精准点出了他在许都的险恶处境,更透露了曹操身体状况恶化、性情不稳的绝密消息!这等宫廷秘闻,极为隐秘,鲁肃若非有极为可靠的情报来源,绝不可能知晓。是江东细作渗透到了许都核心?还是……许都内部有人与江东暗通款曲?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语气带着一丝疏离:“先生此言,林凡不解。林凡深受丞相厚恩,唯有尽忠职守,战死沙场,方能报答这份知遇之恩。至于个人生死荣辱,早已置之度外。”

    鲁肃深深看了林凡一眼,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监军忠义,肃素来敬佩。然,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肃听闻监军与子桓公子(曹丕)素有往来,可如今子桓公子自身也深陷夺嫡漩涡之中,自顾不暇,能否护得监军周全,犹未可知。”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其严肃,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更何况,据肃多方探查得知,司马懿已说动丞相,不日或将派遣钦使,携‘特殊旨意’前来江夏。此旨意一旦下达,恐再无转圜余地,监军需早做打算!”

    特殊旨意?!林凡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所谓的“特殊旨意”,究竟是什么?是强行索要火器的最后通牒?还是……一道赐死的圣旨?

    鲁肃站起身,对着林凡深深一揖:“言尽于此,望监军深思熟虑,早做决断。江东之门,始终为监军敞开。肃告辞。”

    送走鲁肃,林凡独自站在空荡荡的衙署内,浑身冰凉,仿佛被投入了冰窖之中。鲁肃这次带来的,不是招揽,而是一份最后通牒般的警告!他精准地击中了林凡目前最深的恐惧与软肋——来自许都的致命杀机!

    周瑜的这一手,远比千军万马攻城更可怕。他不再依靠武力强攻,而是不断地示好、离间、施压、警告,如同一位高明的猎手,编织出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军事、政治、心理多个层面,一步步瓦解林凡的抵抗意志,挤压他的生存空间。

    楚歌四面,声声缓慢,却字字诛心,声声催命。林凡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同泰山压顶般袭来,让他几乎喘不过气。

    夜色深沉,墨色的夜幕笼罩着江夏城,只有城头的火把摇曳着微弱的光芒,将城墙上士卒的影子拉得很长。林凡毫无睡意,独自登上江夏城最高的望楼,凭栏而立。

    凛冽的夜风呼啸而过,刮得他脸颊生疼,却丝毫无法驱散他心中的沉重。极目远眺,北面是许都方向,那里杀机四伏,司马懿与杨修等人虎视眈眈,一道“特殊旨意”便可能让他万劫不复;东面是江东水寨,周瑜如同蛰伏的猛虎,正编织着一张无形的大网,等待着将他与江夏一同吞噬;西面是荆山山脉,白虎寨与黑风洞蠢蠢欲动,随时可能倒向江东,从背后给予致命一击;而江夏城内,潜藏的猜忌与流言如同毒藤,在暗处悄然蔓延,不知何时便会爆发。

    鲁肃的警告言犹在耳,字字句句都敲打在他的心上;杨修的书信躺在怀中,那甜言蜜语的背后,是赤裸裸的算计与掠夺;张嶷带来的情报触目惊心,西面的危机已迫在眉睫。

    所有的线索交织在一起,指向一个残酷的结论:他林凡,以及这座坚守多日的江夏城,已然成了各方势力博弈的焦点,成了即将被风暴席卷的中心。继续坚守下去,似乎只剩下死路一条。

    难道,真的只有投降江东这一条路可走了吗?

    林凡握紧了望楼的栏杆,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甚至微微颤抖。他不甘心!他穿越而来,历经无数生死考验,从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生路,坚守江夏数月,难道最终还是要屈服于这所谓的“历史洪流”,向周瑜低头?

    不!绝不可能!

    他猛地抬起头,望向漆黑如墨的夜空,眼中燃烧起不屈的火焰,那火焰在深邃的眼眸中跳跃,如同黑暗中的一点星火,虽微弱却坚定。

    就算楚歌四面,就算身陷绝境,他也要拼尽全力,在这死局中杀出一条血路!他不信命,更不会坐以待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