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无奈 (第2/3页)
河,只要跨过去一次就被金兵狠狠修理一次,每一次都是碰了一头的包狼狈的退回来
可虑的是,修这条所谓的关锦宁防线的初衷是拱卫京师,起作用了吗?没有,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条早修了几百年的马其诺防线而已虽然绕了点路,但金兵照样能够杀进关来,这样一条所谓的从来没有被攻克的防线又有什么用?
至少朱宏燚对这样一条虚有其表的防线是嗤之以鼻的,在他看来与其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修一条“面子工程”,还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不管是拿去赈灾还是练兵,都比把钱扔进这个无底洞里强
当然,现在的孙承宗还没有想法去修这么多城堡,他的意思很明确,把修在八里铺的长城移到宁远、窟窿山一线而已但是这个想法也完全是不切实际先不说在一百多公里外修一条几十公里长的长城花费有多大,就说金兵突然攻过来了怎么办?
后来孙承宗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前面说的步步为营一路修城堡修到宁远去所以为了避免孙承宗自己给自己挖坑,甚至是给大明挖坑,朱宏燚打定主意一定要阻止他那个在宁远、窟窿山一线修防线的想法,这才抛出那个不修任何城堡的建议他的想法很简单,只有干脆利落的否定掉王在晋修城墙的想法,才有可能打消孙老师那个离谱的设想
不过很显然,他低估了孙承宗的决心,对于朱宏燚的建议,他大加批驳:“胡闹简直就是儿戏不修城池何以巩固京师,而且那二百里河山难道就白白的送给建奴蛮夷?此乃弃地丧师之策,断不可行”
朱宏燚叹了口气,他知道孙承宗是钻进那个保卫京师就必须固守城池,固守城池就必须修墙筑堡的怪圈里去了在加上刻骨铭心的国土意识,在他看来圈地防守既能保卫京师又能收复失地,是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但他就没有想过,辽东对大明来说就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个时候丢掉辽东对全局压根就没有太大的影响,顶多是天朝的面子上不好看
其实对付后金最好的方法,就是暂时退回来安心整理好内务,花个十来年的时间好好练一练兵,裁汰掉那些逃跑先锋这样既减轻了国家和老百姓的负担,还能抽出钱赈灾,避免后来农民起义闹得不可开交的局面
至于辽东,按照努尔哈赤那个杀人魔王的折腾法,自己都能把自己玩个半死大明只需要执行严格的封锁计划,将能撤出来的辽民通通撤出来,然后让毛文龙和水师抽冷子的上去打闷棍,打了就跑,不求收复一城一池的国土,专门消灭后金的有生力量以后金的科技、经济和人口总量,又能折腾多久?
何况在天启、崇祯年间,整个蒙古、辽东地区又遭遇了大面积的干旱困不死后金,饿也能饿死他们等后金自己玩得差不多了,大明再去收复失地也就是水到渠成
相对于孙承宗急切的收复失地的计划,不光执行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