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后庭谈婚论嫁,外朝指点佣兵 (第1/3页)
“太后娘娘,您特意找小宛来不止这灯谜之事吧?”董小宛看着太后屏退了宫人单独留下自己便开口问道。
“还是你聪明,没等哀家开口便知哀家的心思。”太后依然拉着董小宛的手,一同坐到了暖榻上。
“太后娘娘不妨直说,小宛亦是痛快之人。”董小宛了解眼前这个老太太,深居宫闱数十载,全凭着个人步步为营至今。她对先王的以德报怨,雍容大度是令她自愧不如的。她非常敬重这位近七旬的老佛爷。
先王郭正即位之初,在并蒂城称帝,然而当时朝廷内部的矛盾汹涌。各个藩王买凶寻机刺杀先王,前朝太子余孽为复仇用尽心机,自己的弟弟亦早有篡位之心,群臣居功自傲者又大有人在。更有以官仗势、欺压民众、贪赃枉法、买官卖官的。朝野上下局面一片混乱。
在这关键时刻,太后娘娘与娘家人(复姓独孤)义无反顾的帮助先王治国。太后出身于书香门第、能文能武,颇具胆识,她在艰难逆境中,帮助夫君成就了大业,扭转了局面。以女子少有的气度、果敢和智慧,巧妙揭露阴谋,铲除祸害。
然而,繁华初定后郭正听信了当时另一宠妃的谗言,认定独孤家通敌卖国。一怒之下将独孤家男丁全部斩首,女眷发配边关。王后因早生育了王子郭裕而免了死罪,但死罪能免活罪难逃,从此便被打入了冷宫。
数年后,郭裕(也就当今王上)与董小宛、王姑郭影联手为自己的母亲和独孤家平反成功。真相大白于天下,王上也恢复了独孤氏王后之位。但此时,太后娘娘家早已寥寥无几。唯有一个侄女被刚正不阿的李老将军在濒死之际悄悄救下。太后不忍哥哥的孤女在外流浪,便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她为侧妃。这个孤女也就是郭淳轩的母妃。
董小宛对于这太后还有一份好感是基于当年她能顺利嫁给李清臣,这太后娘娘也是站在了她这边,好言相劝自己的儿子,这郭裕才没怎么敢刁难的让自己逃离了宫人之命。
“小宛啊,你也知道。这懿贵妃去了这么多年,淳轩呢一直是哀家带着。如今,哀家越来越不中用了,哪天两腿一蹬也就那么去了。可怜哀家娘家早已没有活人了。”太后说着不禁潸然泪下道。
“太后娘娘这是什么话,您定能长命百岁的。”董小宛看着老人家哀伤的模样不禁安慰道。
“那都是虚话,哀家听听便罢了。小宛啊,你也是知道懿贵妃一生坎坷,仅存淳轩这么一个孩子。哀家与王上商议了一下。想让这淳轩娶了你家的出尘丫头,不说别的就看着你与清臣哀家也是放心的。你看如何啊?”太后一边抹着泪珠,一边小心翼翼试探着问道。
“这,太后娘娘。小女还小,恐怕言之过早吧。”董小宛犹豫的答道。
“诶,不小。再说了,哀家也不是马上便要让他们成亲。先将这婚事定下了,也好了了哀家这老骨头了了心愿呐。”太后继续说服道。
“太后娘娘,这孩子们的终身大事,还是让孩子们看缘分做主的好。”虽然董小宛曾与最近女儿提过此事,但出尘还未表态,她这个做母亲的自然不好自作主张的答应了这门婚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