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节 (第3/3页)

的战船,这些都并入到日不落舰队中,成为骨干力量。

    忙完船政局的事,时间已经到了乾隆五十年的元月十五,这两个月忙得许维、刘翼二人那是精疲力竭,连个元宵佳节都没好好过,只能各自躺在床上静养才缓过劲来。也因刘翼的突出表现,出谋献策,大力辅助许维完成船政局设局工作,他终于得到许维的认可。

    在几次详谈后,卫、刘二人又规划了一下军械所的远景,一致认为向许维的新式陆军提供优质火器及弹药才是最为关键之事。只有供给得当,卫军才有战斗力,也才能为许维效死力。到此时,许维终于授权与刘翼便宜行事。

    在受到许维重用后,刘翼哪敢休息,拼着老命又把精力投入到福建军械所的筹建工作中去。刘翼打算从选人材、择厂址、购机器三方面同时进行。

    刘翼将选人材视作办厂的第一要事。他曾这般跟许维说过:“练兵必先利器,制造尤贵得人。”

    于是他调用了鼓山书院格致院的留院一等生徐天章。

    此人通晓多种语言,翻译过各种书籍,于化学、机器、枪炮、军火讲求有素,而于中外情形尤为熟悉;又把“于机器、洋务颇能讲求”的鼓山书院前一等生,补福建泰临道缺的薛凯之也调来了。

    刘翼委派徐天章为军械所总办,薛凯之为会办,凡事皆与徐、薛两人商量,他们也确实成了创建福建军械所的得力人物。

    第二,选择厂址。刘翼对此是作过一番慎重思考的,最后决定在省城外靠闽江的荆口相度形势高亢之区,价买民田三百余亩作为厂址。他之所以把厂设在荆口,是因为有此三利:

    设厂内地,不为洋人所觊觎,万一别有他事,仍可闭关自造,不致受制于人,利一也。

    附近长汀等县煤铁矿产素饶,民间久经开采,纵有闭关之时,无虞坐困,利二也。

    由闽江可溯流而上至秦、晋、豫、燕、湘、鄂各省,将来制造军火有余,而卫军因许维升迁调动而调动时,转输易达,利三也。

    厂址择定后,刘翼就派人采买木石杂料,开窑自造砖瓦,并先造了工务堂一座,供委员、司事人等办公休息。

    第三,购买机器。刘翼在着手建厂的同时,即速派徐天章通过相识的英国恩道尔公司购买制造洋火药和洋枪的机器。

    由于刘翼抓紧了选人、择厂、购械三件大事,故福建军械所的建厂工作办理神速,全厂告成,为期不逾半年。业将机器厂、生铁厂、熟铁厂、木样房、画图房、物料库、东西厢、文案厅、工匠住房大小十余座,一律告成。其火药各厂,如提硝房、蒸磺房、炭房、以及碾炭房、碾琉房、碾硝房、合药房、碾药房、碎药房、压药房、成粒房、筛药房、光药房、烘药房、装箱房,亦次第告竣。其各厂烟筒高自四十丈至九十丈,大小十余座,亦俱完工。

    乾隆五十年五月,福建军械所在荆口成立,为掩人耳目,对外宣称此处乃是间由抚台大人捐赠的私人寺院,名为法海寺。

    为便于管理,许维特地把整个军械所分东厂与西厂。东厂的任务是从事铸造炸炮、制作炮车,修理小型军器,制造铜帽、炮弹,以及许多其他军用品。西厂则从事制造品质优良的火药和军器包括枪弹、炮弹和水雷。

    东厂的标准生产量为年产弗格森授权制造的新式来复枪160支,西厂的标准生产量为年产子弹15000粒。

    由于弗格森重新设计了枪栓,在枪膛内刻上螺旋形的纹路即来复线,并装上了标尺,因而使子弹飞行的稳定性“、射程、穿透力和命中率都有了很大提高,故在对付西洋列强的时候,金狼卫绝对相处于上风。但由于这种枪造价比较高,发射时每颗子弹都必须用木棍敲到枪管里去,使得装弹很费时间;发射速度慢,也成为困扰许维的一个大问题。

    由于来复枪的产量得到了保证,第一时间内许维便开始扩军,终极目标是把他的新式陆军从两标升级至两镇,总兵力也要由8000扩展到16000人。但因许维的新式陆军已非从民间直接募人,而是从天鹰队收取人员,故扩充的速度不是太快。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福建的自强运动仿佛曙光就在眼前一般。但天有不测风云,许维的高兴劲没保持几月,便遭到福建顽固派的强力反击。(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